髖關節是下身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那么你知道髖關節痛的原因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萬家燈火節目聽聽董福慧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醫學博士董福慧,講髖關節痛的原因。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髖關節痛的原因
1.肌肉肌腱拉傷:多有急性損傷病史,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通過B超或MRI可以明確診斷。
2.兒童應該排除髂前上棘撕脫骨折或股骨頭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確。
3.腱病:由于過度運動引起。局部有壓痛,隨運動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4.關節炎:表現為活動時疼痛,疼痛逐漸加重。關節活動性下降,特別是內旋活動。X光片上可以看到關節間隙狹窄,骨贅形成。如果年輕人中出現關節炎癥的表現需要考慮有無炎性因素如感染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5.腱末端炎癥:由于風濕性疾病累及肌腱引起。多位于肌腱末端。可有其它部位肌腱同時受累。
6.股骨頸骨折:由于過度運動、外傷、骨質異常等原因引起,在內旋時感覺到疼痛。疲勞性骨折可以在X片上表現為正常,需要核素掃描或MRI才能明確診斷。
7.恥骨骨炎:恥骨中部的疼痛,放射至髖關節。局部有直接的壓痛。
8.髂腹股溝神經卡壓:疼痛類似于運動性疝,但同時有內收肌萎縮和痙攣。可以通過肌電圖檢查來明確。
9.運動性疝:表現慢性的腹股溝區疼痛。在運動時加重。在上腹股溝環處可有壓痛。
10.盂唇疾病:由損傷病史,表現為慢性的深部的關節內疼痛。行走時可以出現“交鎖”現象。體檢時旋轉研磨試驗可以誘發疼痛。MRI造影可以提高診斷的精確性。也可以通過診斷性關節內局麻來明確診斷。
1、注意關節保暖。氣溫降低時,要及時添加衣物,以免膝關節受涼。此外,盡量不要接觸冷水,涮洗用溫水佳。如果本來就患有關節炎,可戴好護膝等以防復發。
2、經常鍛煉。久坐族也是容易受到關節疼痛的侵擾,平時應適時補鈣,加強鍛煉,可有助預防關節炎。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應活動手腕、肩頸、膝關節等。上班族不妨利用辦公空間因地制宜,在座位上做幾分鐘伸展運動、轉轉手腕和肘部、坐在椅子上蹺蹺腳尖。閑暇時間,多參與戶外運動,例如散步、游泳、慢跑等。需要注意的是,爬山、下蹲等活動要少做,這些都會不同程度上磨損關節。
3、保證飲食均衡。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熱量,控制脂肪攝入。適宜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雞蛋、瘦肉和大豆制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飲食應注意清淡,不吃生冷食物。此外,要多飲溫開水,預防感冒。
4、適當進補。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本期嘉賓介紹:
董福慧
醫學博士,自1977年至今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專病: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壞死性疾病脊柱側彎,骨關節炎等進行性疾病,主要醫療特點:中西兩法,內外兼治,主要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