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食苦味
心(火)
火克金
傷肺
皮膚枯槁,毛發脫落。
過食甜味
脾(土)
土克水
傷腎
骨骼疼痛,頭發脫落。
五臟:心、肺、肝、脾、腎;傳化之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子宮。而心、肺、腎、肝、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的所有臟腑的功能發揮都取決于膽氣的升發。
五臟的作用是儲藏精氣津液,六腑是主出納轉輸。奇恒之腑的功能是藏而不瀉;傳化之腑的功能是瀉而不藏。
比如,心藏損則液出神傷的連鎖反應。
心
液
神
心液神
肝
血
魂
肝血魂
肺
氣
魄
肺氣魄
脾
津
意
脾津意
腎
精
志
腎精志
中醫所謂的“神”,通常是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而出現的,它包括了在大腦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經絡、營衛、氣血、津液等全部身體活動功能及表現。如果說一個人“失神”,也就是神氣渙散了,就會出現諸如病人在疾病的后期表現出的目光散亂、神思恍惚、言語不清、面色無華、氣息不順、肌肉瘦削、二便失禁等。這就表示這個人的五臟機能已經紊亂,疾病較難治療,預后較差,離死也就一步之遙了!還有的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轉佳,目光轉亮,語言不休,相見親人;或病至語聲低微斷續,忽而清亮起來;或原來面色晦暗,突然顴赤如妝(像胭脂,但是很浮);或原來毫無食欲,忽然食欲增強。中醫認為這是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就是我們常說的“殘燈復明”、“回光返照”,這叫“假神”,是陰陽即將離絕的危險的時候。若心神不明,人體各部分得不到應有的協調和統一,各自為政,疾病由是而生,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心神不足則精神恍惚、失眠健忘,常常是提筆忘字、張口忘言;熱擾神明則會出現神昏譫語;痰迷心竅多致舉止失常或不省人事;痰火擾心更可怕——神志狂亂,登高而呼、棄衣而歌、呼叫罵詈(責罵),不避親疏。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哈欠連天,像神靈附體了一樣,治療這種病的經典方劑就是甘麥大棗湯,就是通過滋心陰、養心血起到治療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