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腸胃健康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要通過腸胃來獲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從而維持我們的正常生命活動。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養胃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飲食養生匯欄目付國兵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按摩穴位來養胃
養胃穴之一:勞宮穴
我們的人體存在著很多的穴位,我們生活中可以經常按摩勞宮穴,能夠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精神緊張,還有利我們的腸胃健康。
養胃穴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腕橫紋掌側的中點)在五行中屬土,對應著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經上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過這個穴位來進行調理。
養胃穴之三:內關穴
內關穴(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屬手厥陰心包經,點揉此穴能寬胸理氣,寧神和胃。
日常生活中時常按摩我們的內關穴,能夠非常有效的治療心悸失眠、胸脅痛、冠心病,還有一些腸胃疾病。
養胃穴之四:外關穴
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內外側正中腕橫紋上二寸之內、外關穴位處,正反各旋揉36次。然后再以同樣的方法旋揉右手臂。
外關穴屬手少陽三焦經,能治療熱 癥感冒、偏頭痛、胸脅痛、耳鳴、耳聾、上肢癱瘓、肩臂痛等癥。
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經常旋揉內外關,對改善自我癥狀、預防心絞痛發作有一定的效果。
養胃穴之五:中脘穴
中脘穴對于治療腸胃疾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在我們人體的中線上,肚臍上面4寸處,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按摩。
指壓時應采用仰臥位,放松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四指用力下壓,6秒鐘后將手離開,重復10次,能使胃部感到舒適。
在胃痛時采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每日進行2~3次,并要注意調節飲食,避免暴飲暴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堅持一周即可緩解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的癥狀。
養胃穴之六:神闕穴
用一只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只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100下,再倒回到肚臍,再 按摩80—100下。可雙手交換,逆時針方向以同樣的方式再按摩一遍。
腹部按摩能改善腸胃功能,讓腸胃受到負載壓力,如果長期堅持,腸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議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時,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脹肚。
飯后、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本期嘉賓介紹
付國兵
男,1961年生人,民建會員,碩士生導師。
1978年10月至1983年7月就讀于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畢業后一直從事推拿科的醫療、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
2008年6月晉升為主任醫師,2009年晉升為教授。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推拿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委員、北京按摩學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傳統醫學診療中心主任、按摩理療科主任。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