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鄉”感受泡湯文化
“溫泉水滑洗凝脂”不知是不是早描述泡溫泉的詩句,但由此可確定的是泡湯文化在唐朝就已出現。自唐代以來,泡湯文化在中國大地綿延不絕,當今為盛行的是臺灣地區。
臺灣同胞之所以熱衷于泡湯,既有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由于位于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地熱遍布臺灣全島,溫泉資源幾乎遍布全島。除云林、彰化和澎湖三縣之外,臺灣省其他縣市都有溫泉,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28處,其中陽明山、北投、關子嶺和四重溪四處溫泉并稱“四大名泉”。
從花蓮來到宜蘭縣礁溪鄉,一出火車站,撲面而來的是“泉”、“湯”、“池”等與溫泉有關的招牌文字。下榻的和風溫泉會館總經理蕭錫鑫介紹說,目前在礁溪經營溫泉的旅館有近百家,主要分布在火車站附近的溫泉溝中,而且數量每年都在增長。
礁溪是臺灣東部的溫泉鄉,溫泉范圍將近1.2平方公里。在清代,礁溪有馳名的“湯圍溫泉”,被列為“蘭陽八景”(宜蘭因位于蘭陽平原而別稱“蘭陽”)。此后,溫泉旅館興建得越來越多,逐漸成為礁溪的主導產業。
我住的旅館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湯池,擰開池邊的水龍頭,色清無味的溫泉冒著熱氣汩汩流出。礁溪溫泉屬碳酸氫鈉泉,沒有硫磺泉刺鼻的硫磺味,涌到地表時約為58攝氏度,水質中含有氯化鉀、硫酸鈉、重碳酸鉀、硼酸等礦物質,非常有益身體健康。
當你在溫泉池里浸泡著,聽著柔美的音樂,喝著香醇的紅酒,還能欣賞到窗外的夜色,這是多么愜意的享受啊!泡完溫泉身心愉悅,再多的煩惱都一掃而空了。出水后,皮膚備感光滑柔嫩,絲毫不粘膩。除了個人“獨樂樂”的小池、“私湯”外,當地的旅館還提供大眾池、溫泉游泳池等“眾樂樂”的設施,讓一家老小共享溫泉之樂。
泡湯之余,在礁溪還可吃到獨特的“溫泉料理”。這些菜口味清淡,品相雅致,使用的都是當地用溫泉水栽培的空心菜、茭白筍、絲瓜等“溫泉菜”。溫泉菜是礁溪的特產,在全臺亦屬獨創,因為是以碳酸泉灌溉種植而成,所以即使經過熱炒,顏色也不會變黑,保持了蔬菜的翠綠。近年來,礁溪還開發了溫泉米、溫泉花卉等,并推出SPA(水療)、養生療法等,可謂做足了溫泉文章。
結語:溫泉的起源和歷史非常久遠,但它的發展則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加舒適而進步的。喜歡泡溫泉的朋友可以利用休閑的時間泡一泡,舒緩一下身心,在國內泡溫泉的地方有很多,大家還能一邊泡溫泉一邊賞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