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產生的原因,與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習慣密不可分,比如錯誤的睡眠姿勢,久坐一族長期保持身體僵硬不動,這些都造成了頸椎病的形成。本期的萬家燈火節目邀請專家葛恒清來為大家介紹如何預防頸椎病,不妨跟隨內容一起看看吧。
本期嘉賓介紹
葛恒清
針刀科科主任,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1983年7月高中畢業后即師承于針刀醫學發明人——骨傷科教授朱漢章,學習針刀療法及骨傷科技術。是朱漢章教授早期的嫡傳四大弟子之一。
1985年進入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一邊學習中醫骨傷一邊和朱漢章教授一起對針刀療法進行早期的療效統計,在分析、總結臨床經驗及探討疾病的治療原理上做大量工作。
1989年7月畢業后回到了金陵中醫骨傷科醫院,負責二病區醫療及管理工作。直至1993年金陵中醫骨傷科醫院拆遷才和朱老師分開。同年7月調入江蘇省職業病研究所附屬醫院工作,晉升主治醫師,任病區主任及針刀治療中心主任。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頸椎病產生的原因
退行性變
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的頸椎間盤退行性變以及由此而致的整個頸椎和頸椎其它部位的退變是頸椎病的主因。
慢性勞損
所謂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的大限度的活動。包括有:
1. 睡眠的不良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失調,而波及椎管內組織,加速退變過程。
2.工作的姿勢不當: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的,雖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如,文秘、計算機員、會計、公務員,電子行業員工、教師,大中專學生等。生活中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亦可造成。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可加重頸椎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下進行,一旦失手造成外傷,則后果更加嚴重。
頭頸部外傷
頸椎病患者中有半數病例與外傷有直接關系。包括有:
1.交通意外:除造成骨折脫位外,突然剎車而致的頸椎損傷。
2.運動性損傷:運動員在競技前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3.工作與生活中的意外:突然使頸部過度前屈、后伸及側彎。
4.其它意外:不得法的推拿、牽引等。
咽喉部炎癥
當咽部及頸部有急慢性感受染時,易誘發頸椎病癥狀出現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發育性椎管狹窄
頸椎管內徑與頸椎病發生有直接關系,椎管狹小者,當受外傷甚至輕傷時也易發病。
如何預防頸椎病
第一、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情。
第二、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覺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宜。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
第三、盡可能少坐多動,能走路的不要騎車,能騎車的不要坐車。特別是有車族和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可做一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第四、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動靜結合,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工間操,活動活動四肢、頸椎,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
第五、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剎車或突然轉頸。
第六、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們易患骨質疏松癥、骨質軟化癥,加速頸椎退行性變。
第七、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功能,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地少量服用,以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