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的中醫藥治療遵循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生活方式干預基礎上,可依患者體質、中醫辨證、季節時令、地理環境等因素進行辨證施膳;可采用中醫導引法(如24式太極拳功法、八段錦功法、易筋經功法)輔助進行體重管理;也可運用“正念干預”作為中醫心理調適方案進行行為心理干預。根據現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和研究文獻,肥胖癥的中醫辨證分型可包括四種證型:脾虛濕阻證、胃腸濕熱證、肝郁氣滯證和脾腎陽虛證,其辨證論治詳見表如下:
肥胖癥的辨證論治
辨證分型 | 癥候表現 | 治則治法 | 推薦方藥 | 辨證施膳 |
脾虛濕阻證 | 肥胖,浮腫,頭脹,肢體困重,懶言少動,腹滿,口淡納差,尿少,舌淡紅,苔白膩,脈緩 | 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 參苓白術散。參照《中醫方劑大辭典》推薦組方及劑量:蓮子肉15g、薏苡仁20g、砂仁10g、桔梗10g、白扁豆20g、茯苓15g、人參10g、甘草6g、白術15g、山藥15g | 白扁豆、大棗、山藥、龍眼肉、茯苓、橘皮、蓮子、薏苡仁 |
胃腸實熱證 | 肥胖,頭脹眩暈,消谷善饑,口臭口干,口渴喜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 清泄胃熱,通腑泄濁 | 佩連麻黃湯。參照文獻推薦組方及劑量:佩蘭15g、黃連20g、麻黃6g | 決明子、昆布、胖大海、荷葉、葛根 |
肝郁氣滯證 | 肥胖,胸脅苦滿,胃脘痞滿,女性可見月經不調或閉經,失眠多夢,舌暗紅,苔白或薄膩,脈弦。 | 疏肝解郁,行氣化痰 | 逍遙散。參照《中醫方劑大辭典》推薦組方及劑量:當歸10g、茯苓15g、白芍10g、白術10g、柴胡15g、甘草6g、生姜6g、薄荷3g | 佛手、橘皮、薄荷、白蘿卜 |
脾腎陽虛證 | 肥胖,虛浮腫脹,畏寒,疲乏無力,腰酸腿軟,腹脹痞滿,納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脈 | 補益脾腎,溫陽利水 | 真武湯加減。參照《中醫方劑大辭典》推薦組方及劑量:茯苓15g、白芍15g、生姜10g、白術10g、熟附子10g | 芡實、山藥、茯苓、肉桂、生姜 |
此外,對于針灸相關療法,如毫針/電針療法、溫針療法、耳穴貼壓療法、穴位埋針法、穴位埋線法,建議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采用,以充分發揮中醫病證結合的治療理念與治療效果。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