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說用力方向。總體上講,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發力。但只記住右后下向前上發力是不夠全面的。從生物力學拍攝的連續圖片的運作軌跡投影來看,拉球的手臂運動軌跡是向內傾斜的半弧線。實際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過程。這一點從實踐中優秀運動員肘部運動軌跡就可看出,它是一個由內向外再向內的小半圓形。所以在學習拉球時,切記肘部不要前后移動,影響日后提高階段的拉球質量。
7. 隨勢揮拍與還原
球離開拍后,手臂還要繼續揮動一段距離,我們把這一段叫做隨勢揮拍。其作用是緩解手臂發力運動的慣性作用,對增加球的力量沒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否則動作將不夠連貫和自然,影響協調性。有關還原的位置,要根據下一板球的擊球情況來選擇。如果采取單面連續拉,那么還原時的重心就要偏向右側,以節省下一板進攻的時間;如果準備采用兩面進攻,重心則宜偏向中間,可隨時向兩邊移動。球拍置于開始時的位置——腹前。
二,發球
⒈ 注意發球動作要符合規則
發球動作只有兩部分組成
⑴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
⑵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⒉ 注意發球的針對性
知已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基本情況主要有
⑴是直拍還是橫拍;
⑵是左手還是右手;
⑶ 是亞洲選手還是歐美選手;
⑷是生膠還是半長膠;
⑸是反膠還是正膠;
⑹是近臺快攻打法還是削攻打法;
⑦是初次見面還是熟手。對上述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好通過熱身、錄像、報導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規律和球路。
⒊ 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通過學習研究各種螺旋發球,練就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一分制” 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為發球搶攻做準備
總體上來說,發球為搶攻做準備的宗旨:就是用各種方法提高發球的質量,增加對方接球的難度,使對方回球質量不高,從而為搶攻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