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腦是人體中樞神經的所在,如果腦部受傷有疾病了,那就真的是很嚴重了,不得不預防著了。在生活中,可能有些小癥狀你認為很平常的,卻是腦瘤的一些先兆哦。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張力偉,主題是腦瘤真的是不治之癥嗎,主要介紹如何警惕腦中的不速之客——腦瘤等一些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顱內腫瘤(intrac ranial tumour),又稱腦瘤,包括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前者源于顱內各種組織,如腦膜、腦組織、腦神經等;后者源于身體其他部位經血液等途徑轉移至顱內或源于顱腔附近結構直接向顱內侵犯的癌腫,是顱內占位性病變的主要疾病。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青壯年發病多。惡性腫瘤是小兒常見的腦瘤之一,占同期全部腦瘤的19%。
頭痛 腦瘤患者常出現定位性頭痛;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可有頻繁嘔吐而無明顯頭痛;急性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頭痛劇烈;如劇烈頭痛伴頻繁嘔吐和煩躁,常是腦疝的前期癥狀。
嘔吐 患者出現嘔吐,應注意區別是顱內壓增高所致還是治療所致,前者常無惡心感,為突然出現噴射狀嘔吐,多在劇烈頭痛時發生,嘔吐后頭痛減輕,后者常有惡心感,為非噴射狀嘔吐。
瞳孔 顱內壓增高早期,多是雙側瞳孔縮小,然后進行性擴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一側瞳孔縮小或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對側肢體癱瘓,去大腦僵直示腦疝形成;雙側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可能是腦疝的早期癥狀。
意識 急性顱內壓增高,患者出現嗜睡、遲鈍,逐漸至昏迷;慢性顱內壓增高患者,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淡漠和呆滯。
生命體征 注意觀察生命體征 顱內壓緩慢增高時,生命體征無多大變化。顱內壓升高早期血壓升高,脈搏徐緩,呼吸變慢,可有中樞性發熱;后期呼吸淺、促、不規則,脈搏逐漸變弱,體溫、血壓下降。
減壓區張力 手術后腦瘤放療患者,應觀察其減壓區的張力,顱內壓增高時,減壓區變硬,甚至可膨出。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力偉
張力偉,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顱底腦干病區主任。于1985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工作,從師于我國神經外科開拓者王忠誠院士,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