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感冒的偏方誤區
治療感冒的偏方有哪些誤區?正常感冒的人回去看醫生,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相信所謂的治療感冒的偏方。有人對于治感冒有著自己的方法,感冒喝上幾杯酒,寒氣出來就會好。但是不是所有偏方都有用的,濫用的話,會傷害到自己的。
誤區一:捂汗治療
許多人認為得了傷風感冒出了汗就好,習慣用傳統的捂汗法來治療感冒,當病人怕冷且不出汗時就讓病人喝熱生姜水,用被子蒙住身體,直至出一身大汗。出汗后身體似乎輕松了一些,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象。這樣做并不一定能減輕病情、縮短病程,更不能痊愈。
人患感冒時進食減少,體質較弱,如果大量出汗極易引起脫水和虛脫,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進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并應多喝白開水,以利于及時補充體液和排出體內毒素。
誤區二:暴食或節食治療
有些人覺得感冒的時候應該多吃葷菜這樣才能補充營養,也有些人說,感冒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食欲就不要吃東西了。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對,感冒時胃蠕動變緩,消化液分泌減少,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一點東西都不吃的話,又會造成機體所需熱量供應不足,減緩康復。好是吃些稀飯和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誤區三:運動治療
不少人喜歡用“運動療法”來治療感冒。尤其是有些年輕人一旦患上感冒,便刻意進行一些體力勞動,或者到運動場上跑上幾圈、打一場籃球等。其實這種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單純加大運動量會增加體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四:多種藥物治療
許多人患了感冒后想使病情盡快好轉。常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如同時吃解熱鎮痛類、維生素類、抗生素類藥等,因為他們以為藥越多療效會越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有些藥物同時服用會相互抵消藥力,嚴重的甚至會對機體產生毒副作用,引起過敏反應。
誤區五:一感冒就立即服藥
感冒不是要立刻就吃藥的,有的感冒能夠靠我們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就能祛除的,比如,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和發高燒等都能夠把細菌排出來的。如果我們一感冒就吃藥的話,不但沒有必要,還引起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