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很多種,膏藥是外用的一種,膏藥的組成有很多種,里面包含的藥材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身體哪處疼痛的話,可以通過膏藥外敷的哦。不過,貼膏藥也是很講究的,怎樣才能給掌握正確的貼法呢?想了解的話,就來看本文吧。
目錄
1、什么是膏藥 2、膏藥的起源和發(fā)展
9、多種疾病可用膏方調治 10、膏藥的適宜人群
什么是膏藥
膏藥是中藥外用的一種方法,古代人稱它為薄貼,它是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然后涂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長時間的貼在患處,能給用來治療瘡癤、消除腫瘤等。
早在久遠的年代,我國醫(yī)學家就有言曰:"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膏藥經皮膚發(fā)揮作用貼膏藥療法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醫(yī)辨證論治及中藥的功效、主治與歸經的原則,充分調動藥物互相協(xié)調為用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復方,以發(fā)揮藥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藥直接敷貼于體表,而制作膏劑的藥物大多氣味較濃,再加入辛香走竄極強的引經藥物,通過滲透入皮膚,內傳經絡、臟腑,起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濕,消腫痛等作用。
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黑膏藥在吸收、療效方面優(yōu)于橡膠膏。但由于黑膏藥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不易進行質量控制,導致黑膏藥的質量參差齊。因黑膏藥的制作費時費力,中醫(yī)醫(yī)院多開展中藥外敷,即用中草藥粉碎后調入蜂蜜、凡士林等基質呈軟膏狀外敷后以棉紙、繃帶固定,每24小時換藥次,使用成本較高。黑膏藥每貼可使用3—15天,揭下后可再次貼敷,不影響療效,因此費用較低。
膏藥主要就是運用中藥歸經原則,以及通過藥物之間相互協(xié)調為用的效能,然后租成好多味藥物的大復方,以此來發(fā)揮藥物好的效果。
由于膏藥用于肌表薄貼,所以膏藥中取氣味具厚的藥物,并加以引藥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功效。貼于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營養(yǎng),達到消腫,消炎和鎮(zhèn)痛的目的。同時藥物在患處通過皮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yōu)勢,從而發(fā)揮較強的藥理作用。
此外,因膏藥中有些刺激性強的藥物,強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可以調節(jié)肌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藥物穿通皮膚及黏膜后,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體循環(huán),也可產生全身性藥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