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 準媽媽遠離四大誤區
孕婦產檢,本是為了更好地保障胎兒的成長發育所需,檢測準媽媽身體狀況,但是,不科學的理念也時刻在危害著準媽媽的健康,嚴重者甚至影響腹中胎兒的順利誕生。以下四大誤區,孕媽們應該及早認清,繞道而行!
一、產前檢查越多越好
正解:產前檢查不是越多越好。
分析:為了生產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也是為了響應國家“優生優育”的政策,醫院一般會要求準媽媽定期進行產檢,確保母嬰健康。產檢的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孕媽的健康情況及人身全過程,及早發現及治療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避免病情發展;隨時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發現胎兒異常情況可以及時治療、處理;也可以根據產檢的結果,確定產婦的分娩方式,保證母嬰的健康。
但是,也不是說產檢的次數越多越好。不少80后準媽媽由于擔心自己腹中的孩子健康,又沒有什么經驗,容易過度緊張,盲目、頻繁地做B超檢查,這樣反而有可能對胎兒造成不必要的“打擾”。整個孕期,每個孕媽的產檢次數不得超過5次,過多的產檢不僅浪費了準爸媽的時間及費用,而且懷孕12周以內的準媽媽好不要做B超。但特殊情況例外,如孕初期有陰道出血,需做B超檢查排除是否有宮外孕、先兆流產或葡萄胎,以確定胚胎是否存活,能否繼續妊娠,有無異常妊娠等。
二、懷孕后不能吃藥
正解:懷孕后視具體情況吃藥。
分析:對孕媽們來說,偶爾的傷風感冒,貌似就成了準媽媽們難熬的時間了。不少老觀念堅持認為懷孕期間不能服藥,強忍硬扛。事實上,有些藥物(如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對胎兒無害;有些疾病必須吃藥,否則會危害母體健康,而且也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當然,孕媽吃藥之前要記得咨詢專業醫生,醫生可以根據用藥的種類(性質)、胚胎發育的狀況、藥物用量多少以及療程的長短等來綜合分析,供孕婦及家屬參考。
還有一些孕媽認為,懷孕期間生病不能服西藥,但中藥是完全安全的。其實,中藥也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許多中藥所含的各種生物堿和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尤其是當幾種中藥混合服用的時候,稍不留神就可能導致母體不安,胎兒異常。因此,不論是選擇中藥還是西藥,準媽咪們都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三、孕期能量補充越多越好
正解:孕期能量均衡供應好。
分析:懷孕期間,孕媽需要補充的能量包括維生素、蛋白質、鈣質等。孕早期是胎兒器官發育為活躍的階段,但對營養的需求不是很高,只要孕婦在膳食中做到葷素搭配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