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痞滿脹痛,瀉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有行氣導滯、消脹止痛之功。治胃寒氣滯之脘腹痞滿脹痛,可與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若治胃腸氣滯,瀉痢里急后重,可單用本品或與木香、枳實配伍。
通陽散結:用于寒痰凝滯、胸陽不振,癥見胸悶氣短,胸背刺痛等,即冠心病心絞痛,可與瓜蔞、丹參、片姜黃、桂枝、五靈脂、桃仁、紅花、遠志、沉香同用,或與瓜蔞、半夏同用。如瓜蔞薤自半夏湯。
下氣行滯:用于腸胃氣滯、瀉痢后重,可與柴胡、芍藥、枳實等同用,如四逆散加薤白方。
鑒別應用,蔥白、大蒜和薤白都為菜類尋常之食品,其性味皆偏辛溫,作用大同小異,而蔥白偏于通上下之陽,以防陽將脫離;大蒜偏于殺蟲解毒,開胃健脾,薤白偏于溫胸中之陽而散上逆之濁氣。
(二)薤白的性味歸經
【性味】辛苦,溫。
①《木經》:"味辛,溫。"
②《別錄》:"苦,溫,無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溫,滑,無毒。"
④《醫林纂要》:"甘酸辛,溫。"
【歸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陽明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理氣,寬胸,通陽,散結。治胸痹心痛徹背,脘痞不舒,干嘔,瀉痢后重,瘡癤。
①《本經》:"主金瘡瘡敗。"
②《別錄》:"歸于骨。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諸瘡中風寒水腫,以涂之。"
③《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產婦。骨鯁在咽不下者,食之則去。"
④唐本草》:"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及鳳。"
⑤《食療本草》:"治婦人赤白帶下。"
⑥《本草拾遺》:"調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內常惡者,但多煮食之。"
⑦《本草圖經》:"補虛,解毒。""主腳氣;煮與蓐婦飲之,易產。"
⑧《本草衍義》:"與蜜同搗,涂湯火傷。"
⑨《用藥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氣滯。"
⑩《綱目》:"治少陰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氣散血,安胎。""溫補助陽道。"
⑾《本草備要》:"利竅。治肺氣喘急。"
⑿《本經逢原》:"搗汁生飲,能吐胃中痰食蟲積。"
⒀《嶺南采藥錄》:"和生鹽搗爛敷瘡;被鐵針傷,留鐵銹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發散解表,健胃,開膈。"
⒁《南京民間藥草》:"打爛外敷,治各種瘡癤。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內服。"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薤白的功效和作用到底有哪些了吧。對于薤白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力的利用充分,同時也提醒大家在食用薤白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到宜忌事項等,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