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養成正確的姿勢
初學武術者,要注意動作的質量。錯誤的動作一形成,對學習技術會產生不良的后果。
如進行“正踢腿”練習,開始達不到要求,踢過腰即可,但身體姿勢“三直一 勾”的基本要求則必須做到,不然由于怕肌肉酸痛,一開始就彎腿、弓腰地做動作,不僅姿勢難看,也影響鍛煉效果,錯誤的動力定型,還將妨礙技術水平的提高。
同樣,在進行沖拳練習時,僵力顯得笨拙,要按“擰腰、順肩、急旋臂”進行練習,才能發力順達。其次錯誤的動作影響少兒身體的生長發育。
如在平時訓練中養成 了駝背或脊柱前彎的習慣,由于少兒骨骼沒有發展完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經常保持這種錯誤姿勢,胸部就會發生畸形,妨害少兒的身體健康。要引起重視,練好 基本姿勢、基礎動作,養成正確姿勢的習慣。
三、柔韌和靈敏練習
完成武術動作需要有較好的柔韌性,舒展大方的動作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試想,做一勾手亮掌的動作,如果由于肩部柔韌差,動作舒展不開,一定會給人一種肌肉僵硬、動作死板的感覺。靈活性好,在完成復雜動作時就能表現出高度的和諧美,能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少兒肌纖維細,韌帶的展性較強,關節的活動范圍較大,是發展柔韌、靈敏的好時期,尤其是13——14歲期間。
柔韌練習一般可分為靜力性練習和動力性練習兩種形式,動力性練習是一種有節奏,并多次重復同一動作的練習;靜力性練習是關節運行到一定幅度,通過靜力作用拉伸組織的方法。
靜力性的柔韌練習可以較好地 發展柔韌,對發展速度不利;動力性練習雖主要發展速度,但易造成損傷。由于少兒思想單純,好蠻干,更要避免拉傷,即使進行靜止、被動的壓、搬、撕等練習,也要防止過急、過猛的動作。
動力性和靜力性的柔韌練習各有利弊,理想的是兩種練習交叉進行。柔韌練習可以結合課前準備活動進行,為上課做好身體準備,進 行柔韌素質練習時,要采取合理的訓練手段、動靜結合、循序漸進。
靈敏和協調密切相關,靈敏的好壞直接影響運動能力。武術這樣一個起伏轉折,變化多樣的項目,對靈敏的要求較高。在進行靈敏素質練習時,應多采用一些不對稱動作,也可結合各種技巧、跳躍、活動性游戲等,這樣才能較好地發展靈敏素質。
四、少兒武術的教學
少兒的神經系統發育較早,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占主要地位、主要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
教學時,應注重示范,讓學生建立直觀形象的動作技術概念。少兒大肌肉群發展較快,小肌肉群發展較慢,復雜動作不易掌握。在教學時,把動作簡化,先分解,后完整,多示范,多讓學生做模仿。講解主要用簡單易懂和形象化的語言、口訣進行。
領做可以起到強化的作用,特別是在教授新動作的開始階段,領做的同時,提示動作的要點 和注意事項,有利于學生掌握方向變化,路線轉折較為復雜的動作。
少兒的大腦皮層神經過程興奮和抑制不均衡,興奮占優勢,易擴散,注意力不集中,顯得活潑好動。做動作時易出現多余動作或動作不正確、不協調,而且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差,易產生疲勞,神經過程靈活性高,疲勞恢復得快。
應采用“起伏形式”的教學,把一次課分成幾段,每段的開始部分,提出嚴格要求,組織活潑 有趣或安排短暫的休息,這樣注意力相應轉移,神經細胞疲勞得以恢復,然后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好動作。教學中,一般教學內容比較單調,時間長了易感到枯燥。把練習技術和游戲結合起來,可提高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一般的,少年兒童習武應注意下述幾點。
1、對少年兒童初學武術來講,要注意養成正確的姿勢。由于少年兒童骨骼沒有發展完善,具有很大的可朔性,如在平時訓練中養成了駝背或脊柱前彎的習慣,胸部就會發生畸形,有損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
2、少年兒童在樁功練習時,應注意民量少,時間短、姿勢稍高、次數可多,這種方式利于恢復,不會造成疲勞。
3、由于少年兒童思想單純,好蠻干,更要注意避免拉傷,即使進行靜止、被動的壓、搬、撕等練習,也要防止過這猛的動作。
4、少年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較早,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占主要地位,主要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少年兒童極容易被一些新鮮事物吸引,并好模仿,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都是在教學時應注重示范。
5、少年兒童要以動力性練習為主,少用靜力性練習,在練習一般身體素質時,多采用側臥、俯臥起身、引體向上、跳繩、俯臥撐、手倒立、跑步等。還宜把武術練習與游戲相結合。
結語:文章為大家介紹了青少年練武術的好處。相對成年人來說,青少年的孩子更容易培養鍛煉。但也要注意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雖說中國的武術對練習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但終的目的都是能夠幫助他們強健身體,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