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尤其在古代,跆拳道其精神在為人處事方面可以進一步歸結為:“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臨陣無退,殺身有擇。”
2. 學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心,心不斂束,何能學藝。 學拳不可狂,狂則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型跡必帶儒雅之氣,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學拳不可滿,滿則拾損,俗語云:“天外還有天”,能謙則虛必受教,人豈不樂告之善哉,積眾以為善,善斯大矣。
學拳當著著細心揣摩,一著不揣摩,則勢機智情理終于茫昧,即承上啟下,處處尤當留心,此處不留心則來脈不真轉關不靈,動一著,則自成一著,不能自始至終一氣貫通矣。
不能一氣貫通則難以學到精妙之處。 學拳先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學習跆拳道的人要懂得忍。忍使人意志堅強,寬宏大量。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困難和煩惱是生來具有的。
碰到困難要發揚百折不屈的精神,千方百計地解決困難。要忍得住,挺過去。否則,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忍能保持心平氣和,克服心煩意亂。所以能辨別是非,做到心中有數。
假如受人打擊迫害,首先要保持鎮定,不要輕舉妄動,要顧全大局,不要冤冤相報。否則,害人害己,是非不斷。
學習跆拳道的人要懂得誠。誠實的人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說假話。承認錯誤是認識錯誤的過程,是改正錯誤的機會。
正直誠實的人知道羞恥,能夠把握自己。所以,不會明知故犯,不會丟面子。誠者有信,有信用就能得到幫助。
否則,假話連篇,不能改過遷善。自欺欺人,不知羞恥。失去信用,得不到幫助。
學習跆拳道的人要懂得仁。仁是修養,慈悲為懷。要大公無私,不要貪圖功名。當社會或他人需要幫助時,要義無反顧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但是,做好事也要有智慧。要有禮有節,公平正義,恰到好處不能過度。更重要的是不要等待回報,要心甘情愿。這樣就能活的瀟灑。
否則,就會活的很累。眾所周知,能量是守恒的。講的話,做的事也是某種形式的能量釋放。所以,一定有能量的回報。請不要說壞話,做壞事。不然,將有壞報。
學習跆拳道的人要懂得敬,知道尊敬別人。敬則能使人保持醒覺狀態。這種醒覺的狀態使人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使人不恥下問,精益求精。豐富人的知識,能應付各種事物。否則,不能保持醒覺,自高自大,學識淺薄,就不能應付任何事物。
因此,學習跆拳道的人要尊敬自己周圍的人,虛心向他人學習,要經常保持清醒的頭腦。
道德修養,不僅對于學習跆拳道的人,而且對于所有的人都是一個理想的目標。
道德修養是無止境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人。能否達到這個理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的精神。
跆拳道是把人類生存的本能意識,用肢體有力的動作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
同時,它更要求人們把精神的欲求具體化,因此又是一項高尚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
跆拳道的所有動作,都是以自己的防衛本能作為基礎,然后才逐漸地將其變為一種主觀信念,從消極的防御動作發展到積極的進攻形態,后,才能達到絕對自動化的行為階段。
在跆拳道中,練習者首先要戰勝的不是以對手,而是自己。
因為在人的性格中有大膽與怯弱之別,在性情上有勤奮與懶散之分,而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在訓練中都要克服給自身肉體帶來的疼痛、疲勞,甚至傷病的痛苦,只有具備堅韌和堅忍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斷克服自身的軟弱,達到新的境界。
而在與對手的競爭中,跆拳道的戰術中的進攻與防守,力量施于的沉重與輕巧,形式變化的主動與被動等等諸方面,無不包含著矛盾的對立與統一。
在處理這些瞬息萬變的競爭矛盾中,經驗固然重要,而理智的思維和敏捷的反應更能化被動為主動。這也是跆拳道中注重的使自己的心態達到無瑕地的哲理,即心里需有我而忘我而無我。
能否以跆拳道樹立武道世家,在于所有專心致志于此項事業的學員們能否實踐我們的座右銘,即能否實踐跆拳道精神。
結語:上文主要就是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一些關于跆拳道方面的一些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這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與自衛方法,越早練越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練習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