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于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手臂保持屈肘向上抬起,同時手腕翻轉,令掌心向內。肘部發力,向斜上方揚起,手腕內旋使掌心斜朝外,手指朝前斜向下插出。
動作要領
肘部向上揚起,肘尖略高于肩頭。前臂、手腕、手掌和于指形成一直線,與地面呈約45°角。手掌正對身體的中線位置。
易犯錯誤
手指高過肘尖。手腕彎曲、手指彎手掌偏離身體的中線位置。
5、圈手
圈手是詠春里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于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怎么區分?舉例:我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于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占取的。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右手向前伸出,呈問手,左拳保持不變。問手的手臂保持不動,手指放松下垂,手腕向內彎曲。手指先向內指向胸部,緊接著手腕繼續由內向外旋出(逆時針),手指朝上。手腕稍稍下沉,手臂呈護手。雙眼目視前方。
動作要領
旋轉時屈肘基本不動。手指彎曲放松,大拇指內收輕觸中指第二節,后成護手時四指再挺直,大拇指扣起。做左圈手時手腕為順時針旋轉,與右手方向相反。
易犯錯誤
旋轉時手指似硬挺直。手腕偎硬,肘部擺動幅度大。旋轉往下時大拇指未內收。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于按手,它屬于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左拳變掌,掌心向上,緊接著手腕向內翻轉,令掌心朝下、手指朝右,手掌置于胸前中央位置。肘底發力,運勁于掌跟和掌外側,手掌朝下前方按下,手指朝右。
動作要領
雙肩保持平衡。發力后,手臂要伸直,手掌掌跟在體前約20厘米的位置。做右按手時,指尖方向向左。
易犯錯誤
按手的同側肩膀下塌。動作過大導致彎腰。手臂沒伸直,手指朝前。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于短橋發力。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左拳變掌伸出至中線位置,掌心向右,指尖朝斜上方,手時微曲。左掌向右輕推,接著以肘帶動手腕轉動,左掌以掌外側發力往中線位置格擋,掌心朝前,指尖朝上。
動作要領
肘部保持緊貼身體。格擋時應迅捷脆。發勁多以腰力配合。
易犯錯誤
肘部外張。沒有用掌外側發力。手指彎曲松軟。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于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于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接著手腕內旋令掌心朝下,同時肘部抬起,手掌平置于胸前。前臂發力,運勁于手掌外側,由胸前斜向上揮出,掌心斜向下。
動作要領
肘微曲,手臂揮擊的幅度不超過同側肩膀,手掌與前臂稍成鈍角。發力點在掌外側,手指放松,位置高于眉毛。
易犯錯誤
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成一直線。抬手過低。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普通話音:化)。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肘部發力帶動右手前臂內旋,同時手腕抬起,手掌斜向上自胸前探出,掌心朝前。右手迅速向前伸出,同時五指張開,緊接著抓成拳頭,隨后肘底發力向下牽引,拳頭收于胸前。
動作要領
“抓”和“拉”的動作同時進行,合二為一。實戰時,抓的時候以手掌外側為接觸點。
易犯錯誤
只抓不拉。肘部外張、抬起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