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拳中,動者為陽為實,靜者為虛為陰;出手為陽為實,收手為陰為虛;起步為陽為實,退步為陰為虛;剛勁為陽為實,柔勁為陰為虛;開為陽為實,合為陰為虛;呼氣為陽為實,吸氣為陰為虛;升為陽為實,降為陰為虛。
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每一個姿勢動作皆有圓形規跡。故動靜不同時,陰陽常變換,虛實無定位,因此,陽即是陰,陰即是陽,實即是虛,虛即是實。
通過行拳中的陰陽,虛實變幻的實踐。使人體勁力增長使腿勁,手勢的開合,腰的旋轉、柔勁的伸轉靈動。勁力從腳到腿、到腰再傳遞到手到指,使全身的氣貫穿起來。使氣暢通運行,拳就不會停滯。腰為一身的主載。轉體,上下相承皆由腰來完成。
煉氣
古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以心意為主、以氣為用,故稱“用意不用力,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力到”。目前社會上一些練拳者,習慣于動動手腳,練幾下套路,不懂得練拳和呼吸配合,結果一無所得,離真正練太極拳的要求相去甚遠。
我開始習拳時也是如此,只練拳不懂功,對內家拳的煉氣認識不清楚。煉氣講:“氣沉丹田”、“以調心、調息、調身”三調為原則,注意精氣神的鍛煉。以內功為主,以心理活動去推動拳理活動。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百練不如一站,每天在練拳之前先站樁。開始站圓樁,在站圓樁取得基礎后,再改站“無極樁”。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有意的把呼吸配合進去。呼吸做到細、勻、深、長。增強了肺活量,促進吐故納新,加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提高氣化功能作用。
由于采用逆腹式呼吸,將后天呼吸之氣,通過橫膈深入到腹部,使小腹的起伏增加,起到了有規律的按摩內臟,促進腸胃蠕動功能,筋絡暢通、氣血運行正常,增強體內水谷精氣的提煉。在習拳時做到“上吸下呼,開呼合吸,左吸右呼”,吸氣到中脘,呼氣到丹田,在肢體的屈伸動作中,一呼一吸,一縮一伸,內氣從丹田運送到四肢,再由四肢回復到丹田。
往復循環,習拳中盡可能做到動靜結合,意不斷,氣不亂,形相隨。呼吸起伏鼓蕩,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疏通筋絡,通利關節,使全身增強內氣,抗拒邪氣的侵擾,提高了抗病能力,增強抵抗力。在練拳中的起勢和收勢要注意。
起勢開始煉氣上吸下呼,意守丹田;收勢則著重固氣。在津液滿口時,用舌搗鼓后分三口咽下入丹田。由于內氣循環于五臟六腑、百骸九竅之間,全身經絡暢通,起到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達到了治病養生延年益壽的功效。
從中醫角度談太極拳的好處
1、打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生理學家對神經的研究認識到中樞神經系統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它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神經與器官的樞紐。
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于外界環境并改造外界環境。人體依靠神經系統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
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對全身來說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對大腦的良好訓練。這就是太極拳運動的優越之處。
2、打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在中樞神經活動支配下發生的,就太極拳的動作組成來說,它包括各肌肉群和關節的活動,同時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
因為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循環,減少體內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3、打太極拳對骨胳、肌肉、關節活動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對這些部位的影響是突出的,以脊柱為例,練拳時要求含胸、拔背、松腰。"腰脊為第一主宰"等,是說打太極拳與腰脊部位活動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