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體溫是判斷身體正常與否的一個標準,體溫過高過低都是不正常的,一般情況下,女性的體溫會比男性體溫稍微高一些,從中醫來看,如果體溫偏低的話說明你陽氣不足,需要養陽氣。
人體正常體溫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專家提出了更精確的范圍:理想體溫是36.5℃~36.8℃。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凌晨2~6時體溫低,午后1~6時高,波動一般不超過1℃。
恒定的體溫讓我們能夠在不同溫度的環境下生存,但不同人群的體溫略有差異。兒童體溫略高,可達36.8℃~37℃;嬰兒和老人的體溫較低。特別是早產兒,由于體溫調節機制發育還不完善,體溫易受環境影響。女性的平均體溫比男性高約0.3℃,還會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動。正常女性的基礎體溫以排卵日為分界點,呈現前低后高的狀態,也就是“雙相體溫”。排卵前,孕激素少,體溫一般為36.2℃;排卵后,體溫急劇上升,增幅可達0.3℃~0.6℃,使基礎體溫升至36.7℃左右。貧血的女性體溫較正常血色素的婦女低 0.7℃,產熱量少13%。
中醫更多從陽氣的角度來闡述體溫
陽氣是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陽氣足則人體各項功能狀態飽滿,陽氣虛則功能狀態低下。陽氣不足的人體溫會偏低一點,一般在35.5~36℃之間。陽氣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也就是常說的天人相應,比如冬天就要講究潛藏陽氣,否則來年容易生病。
36℃是健康警戒線
一天中,體溫低的凌晨時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癥患者的早醒,也容易發生在這個時段。下午體溫較高,也是身心狀況佳的時候,以下幾種體溫奧秘與健康尤其密切。
36℃~37℃:免疫力強
正常的體溫意味著基礎代謝率正常,血液中充滿新鮮氧氣和養分,能提升白細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細菌的入侵,增強免疫力。有資料顯示,體溫下降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
低于36℃:身體出現危險信號
體溫低于36℃時,身體就會顫抖以產生熱能,且伴隨黑眼圈,鼻頭、面色、手掌發紅,嘴唇發紫等癥狀。現代女性中,由于壓力增加、不愛鍛煉、睡眠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畏寒癥患者增多。體溫下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自然會找上門來。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三九養生堂為您總結的有關內容,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陽氣不足的情況,所以我們要正確的對待,不要缺少陽氣就隨便保養,上述這幾個傷陽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了?以后這幾種千萬不要在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