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體質的中藥調理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動力不足必然會造成瘀。
氣滯瘀血體質宜用行氣、活血藥疏通氣血,達到“以通為補”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當歸、川芎、紅花、薤白、枳殼、桃仁、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藥,有助于改善氣滯血瘀體質。的理氣、活血化瘀方劑如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失笑散,應根據氣滯血瘀部位不同靈活選用。
中成藥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時服用。
胃腹脹痛、噯氣、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陳皮、砂仁、檳榔、豆蔻、厚樸、大腹皮、萊菔子、大黃、神曲、山楂、谷麥芽、雞內金等,或用保和丸、木香檳榔丸行氣、止痛、消食、通便。
氣滯血瘀體質如有情緒抑郁,應以心理疏導為主,配合疏肝理氣解郁藥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綠萼梅、八月札等。
中成藥逍遙丸、越鞠丸等,均有較好的解郁作用。
銀杏葉制劑對預防氣滯血瘀體質的多發病——中風具有顯著的效果。對中風后遺癥的康復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國巴黎大學研究結果,中風后繼續服用銀杏葉制劑,可以縮短康復的時間,減少中風后遺癥的出現,尤其對小中風的療效更為明顯。
下面重點說明一下以下的三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