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用的,經常用筷子對我們的身體以及大腦的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日常生活中筷子的作用有哪些呢?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河北衛視家政女皇節目周劍石專家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筷子的作用
筷子是我國獨特的一種餐具,筷子已經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是我們中華傳統的飲食文化的特征之一。
的物理學家博土,曾對我們日常進餐使用的筷子,作過高度評價,他說:“如此簡單的兩根本西,卻奇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杠桿原理,它是人類手指的延長,手指能做的畫,它都能做……西方人大概到十六七世紀才發明了刀叉,但刀叉又怎能跟筷子相比呢!”
據記載,早在3500多年前的春秋占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筷子。
用筷子的時候,我們的手要通過復雜而精細的動作,而且手指之間要有效配合,用力得當才能將食物送進口中。
科學家研究表明,用筷子夾食物,牽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
科學家研究證實,人的大腦皮質和手指相關連的神經所占面積廣泛,大拇指運動區相當于大腿運動區的10倍,可見手和大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的教育學家說過。“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頭上”。有位對手腦關系作過多年研究的學者指出,要培養聰明伶俐、才智過人的兒童。
所以經常動手指對我們的大腦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因為手指活動能刺激大腦皮質運動區,能使我們大腦富于創造性的區域更加活躍。
進一步增強大腦的思維能力,手腦并用的結果,必然使兒童心靈手巧。
有人調查50個不同層次的家庭,讓家長回顧其子女用筷子進餐開始的時間。
發現在72名子女中9人用筷子進餐極早,結果其中5人考上大學,3人考上中專,后來8人做專業技術工作,1人做普通工作。
其余63名用筷子較晚,結果他們只進入普通中學學習,其中59人從事普通工作。由此可見,用筷子早晚與兒童智力開發關系密切。
本期嘉賓介紹
周劍石
男,江蘇人。擅長工藝美術、油畫。1984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特藝系裝飾繪畫專業。1993年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碩士畢業。歷任北京藝術學校教師,中國戲曲學院舞臺美術系基礎課教研室助教,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作品有漆畫《耍靶子》,油畫《潮》,絹畫《女活佛歷險記》等。
職歷
1976年 任北京藝術學校舞臺美術班、助教。
1984年 任中國戲曲學院、助教。
1996年 任日本環境設計造型學院、助教。
1997年 任日本目白漆文化財研究所、研究員。
2002年 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教授。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