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運動是減肥人士的愛,現在的氣候回暖,很多人開始進行了游泳健身。但是對于初學者來說什么樣的游泳技巧可以使自己游的更快呢?游泳訓練的原理方法及游泳分類都有哪些呢?今天就為大家一一的介紹。
由于水的浮力,人們在泳池里會有一定的阻力,想要游的更快,就要沖破三大阻力。具體解決阻力的游泳技巧如下。
要想游得快,沖破仨阻力
壓差阻力
水的密度是空氣的773倍,粘滯性是空氣的55倍。運動員們運動時把不可壓縮的水“擠”開后從中間穿越,水便繞著人體流向身后并產生漩渦,形成前后的壓力差。
身體縱軸越長,越接近流線型,迎水截面積越小,壓差阻力就越小。這就是為什么優秀的游泳運動員都有修長的體型的原因了。
波浪阻力
因為人既不像魚類那樣可以自由的游在水下,又不能像鴨子一樣浮在水面上。我們游動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于是要耗掉一部分體能去激起重重的波浪。
運動員在這種弓形波浪中游泳,如同“舉著”一定重量的水前進,這便是位居第二的“波浪阻力”。游泳池里分隔泳道的小轉輪是為了消除相鄰的波浪干擾。
摩擦阻力
是游泳運動的第三個束縛。由于水具有粘滯性,游泳時附著在身體表面的水分子便會依次帶動相鄰層面的水分子前進,這個“邊界層”中水分子的內摩擦產生“摩擦阻力”。
游泳運動員中盛行的“刮體毛”就是因為摩擦阻力和身體表面積及粗糙度成正比相關。
游泳時的三大阻力并不是一成不變,隨著速度的增加,摩擦的阻力按線性增加、壓差阻力按平方增加、波浪阻力是按立方而增加。
游泳技術訓練的原理
一、外形姿態與游泳技術
游泳中,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有很大的關系。在水里,運動時在物體前后形成的壓力差引起的阻力,稱為壓差阻力,也被稱為形狀阻力。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水中運動時所受到的形狀阻力是不同的。
1、保持身體的流線型
由于物體前面和后面壓力區域不同,所以形成的水流狀態的特征也有所不同。由于人體瞬時的形態變化對流經人體的水流有直接的影響,相對水流的人體形狀變化決定了人體外形姿態的阻力系數也在發生變化,經分析,流線型物體阻力小。
所謂流線型物體是指相對該物體的水在流經該物體時流線平滑地流經物體表面,除在尾部末端出現少許渦流外,其余部位幾乎無渦流發生。魚類的外形輪廓就是典型的流線型體。
流線型的姿態對于游泳技術的啟示就是,在游泳中,運動員應在水中保持兩頭尖的身體姿態,尤其是在滑行和運動的休息階段。在游進過程中,運動員應保持身體的適度緊張,這樣也可以保持身體的流線型,減少阻力。
2、保持水平的身體姿勢和側向直線性
人體在水中的阻力與投影截面積有很大的關系。物理學法則告訴我們水阻力與投影截面成正比,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用于傾斜時投影截面比水平姿勢時投影截面大多少倍,阻力也就大多少倍,所以游泳運動員在游進時,身體越接近水平姿勢,其投影截面和阻力就比傾斜時越小。
如果運動員在水中的投影截面增大,也可以這么理解,占用的空間增多,被擾亂的水流就會增多,阻力也就會增大。物體占用的空間分為水平和側向兩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