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我們的人體構造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擁有健康的肺,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但是肺結節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什么是肺結節呢?肺結節的發病機制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請我們的楊躍專家來給我們一一解答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肺結節
這種病是一種未知的器官疾病,已經引起了很多專家的注意。
常侵犯肺、雙側肺門淋巴結、眼、皮膚等器官。其胸部受侵率高達80%~90%。本病呈世界分布,歐、美國家發病率較高,東方民族少見。
多見于20~40歲,女略多于男。目前我國(1987)年已報道560余例。
發病機制
結節病都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細胞和機體相抗爭,所產生的結果。
由于個體的差異(年齡、性別、種族、遺傳因素、激素、HLA)和抗體免疫反應的調節作用,視其產生的促進因子和拮抗因子之間的失衡狀態,而決定肉芽腫的發展和消退,表現出結節病不同的病理狀態和自然緩解的趨勢。
病理生理
結節病肉芽腫在組織切片上可見為皮樣細胞的聚集,其中有多核巨噬細胞,周圍有淋巴細胞,而無干酪樣病變。
在巨噬細胞的泡漿中可見有包涵體,如卵圓形的舒曼(Schaumann)小體,雙折光的結晶和星狀小體(asteroid body)。
那么肺結節病的初發病史是因為什么呢?
肺結節病的初發病變有較廣泛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浸潤的肺泡炎,累及肺泡壁和間質。肺泡炎和肉芽腫都可能自行消散。
但在慢性階段,肉芽腫周圍的纖維母細胞膠原化和玻璃樣,成為非特異性的纖維化。肉芽腫的組織形態學表現并無特性,可見于分支桿菌和真菌感染,或為異物或外傷的組織反應,亦可見于鈹病、第三期梅毒、淋巴瘤和外源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等,應行鑒別。但在多器官中見到同樣的組織病變,結合臨床資料,可診斷本病。
臨床表現癥狀和體征
視其起病的緩急和累及器官的多少而不同。胸內結節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
有時有咳嗽,咳少量痰液,偶見少量咯血;可有乏力、發熱、盜汗、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病變廣泛時可出現胸悶、氣急、甚至發紺。
可因合并感染、肺氣腫、支氣管擴張、肺原性心臟病等加重病情。如同時結節病累及其他器官,可發生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如皮膚常見者為結節性紅斑,多見于面頸部、肩部或四肢。也有凍瘡樣狼瘡(lupus pernio)、斑疹、丘疹等。有時發現皮下結節。侵犯頭皮可引起脫發。
大約有30%左右的病人可出現皮膚損害。眼部受損者約有15%的病例,可有虹膜睫狀體炎、急性色素層炎、角膜-結膜炎等。可出現眼痛、視力模糊、睫狀體充血等表現。有部分病人有肝和(或)脾腫大,可見膽紅素輕度增高和堿性磷酸酶升高,或有肝功能損害。
縱隔及淺表淋巴結常受侵犯而腫大。如累及關節、骨骼、肌肉等,可有多發性關節炎、X線檢查可見四肢、手足的短骨多發性小囊性骨質缺損(骨囊腫)。
肌肉肉芽腫可引起局部腫脹、疼痛等。約有50%的病例累及神經系統,其癥狀變化多端。可有腦神經癱瘓、神經肌病、腦內占位性病變、腦膜炎等臨床表現。結節病累及心肌時,可有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表現,約有5%的病例累及心臟。
亦可出現心包積液。結節病可干擾鈣的代謝,導致血鈣、尿鈣增高,引起腎鈣鹽沉積和腎結石。累及腦垂體時可引起尿崩癥,下視丘受累時可發生乳汁過多和血清乳泌素升高。
對腮腺、扁桃體、喉、甲狀腺、腎上腺、胰、胃、生殖系統等受累時,可引起有關的癥狀和體征,但較少見。結節病可以累及一個臟器,也可以同時侵犯多個臟器。
本期嘉賓介紹
楊躍
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胸外二科主任、院黨委副書記。 1983年本科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2000年4月至2003年8月在美國University of Rochester病理系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博士后工作。曾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及中國航天部中心醫院胸外科工作十余年,自1994年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專攻胸部腫瘤外科,歷任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從事胸部外科三十年,在中國胸部腫瘤外科領域具有一定聲望,為胸外科知名專家。2007起至今擔任胸外二科主任,2012年進入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十”層次,所領導的科室連年獲得年度醫療質量獎等多個獎項。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0470853),北京大學醫學部“985工程”肺癌部分課題(編號98502-013-39)、北京市教委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專題課題、中國癌癥基金會課題等多個課題,目前在研課題多個,包括: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7112025)、北京市科委肺癌專項子課題、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專題課題(2012AA02A502)子課題等,2013年新獲國家“十二五”項目、北京大學“985工程”臨床醫院合作專項等項目資助。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肺癌的診斷與治療及肺癌相關的分子機制研究,在《Nature》、《J.Boil.Chem.》、《Mol Cell Biol.》,、《PloS ONE》、《Eur J Cardiothorac Surg.》、《Int Cardio-Thorac Surg.》等國際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