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鐵桿的選擇
選擇鐵桿忌好高騖遠,買球桿時要優先考慮眼下的問題而不是要考慮以后打好了怎么辦。你現在買球桿就是要現在用。
如果你考慮以后打好了這一套球桿可能不合適,那你現在就不應該買,而是應該找教練上課。
a) 高差點和初學者
初學者選擇球桿相對簡單。購買一套桿底面較寬,桿面后移較大的大凹背球桿。
這樣的球桿可能看起來不夠專業,不夠炫,但這樣的一套球桿可以有效的減少你在高爾夫道路上的挫折感。
b) 中高差點至中差點
中高差點至中差點的球友在選擇鐵桿時,要優先考慮你現在的不足之處。有些球友的擊球質量還不夠好,可能會時不時的挖地瓜,那么在購買球桿時先不要追求小凹背、甚至準刀背球桿。
到達這個成績時,很多球友可能會對自己的球桿外觀有一些要求。有些要求球桿看起來要好看,或者是要夠“炫”。
需要注意的是,不適合的球桿會導致你的成績變化,我相信這個數字足以讓你在選購球桿的時候可以冷靜的思考一下了。
c) 中差點至低差點
到了這一步,可以選擇的范圍就很大了。因為可以達到這一步的球友,基本上什么球桿都可以打的好。
在這里,我推薦購買鍛造產品。無論是凹背還是小凹背,或是準刀背和刀背,現在都有鍛造產品。只是鍛造的產品價格會略高,但我相信鍛造產品的手感和控球能力一定會讓你覺得物有所值。
4、鐵桿桿身的選擇
鐵桿的桿身規格也是五花八門的,但主要為鋼和碳素兩種材質。
a) 鋼桿身
鋼桿身是穩定的代名詞。起飛彈道低,控制能力好,扭矩極小,是職業選手的不二選擇,也是眾多高手的選擇。鋼桿身目前有兩大派系,日系和美系,分別為日本的N.S.PRO和美國的TRUE TEMPER公司。
日系產品走輕量化路線,常見的有75、85、95克重量,一般扭矩在2.0左右。美系產品走傳統路線,產品重量基本為125克,True Temper公司認為其產品的扭矩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從未公布其產品的扭矩值。
第三方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1.6,一種是1.2,都比日系要穩定的多。雖然日系產品穩定性比美系產品要差一些,但好處是提供了輕至75克鋼桿身,這個重量甚至可以替代很多碳素產品。追求穩定性但不希望降低揮桿速度的人首選N.S.PRO 75克的750鋼桿身。
b) 碳桿身
碳桿身的重量輕,彈性好,吸震能力好。擊球不扎實的時候雙手不會太痛苦。具備碳桿身生產能力的廠家有很多,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
一般市售的產品配套的碳桿身大多為5X克的重量。扭矩較大,穩定性一般。如果對性能有要求,則需要額外更換為獨立廠商的高性能產品。
現在很多球友有一個概念,“打的好的人才能選擇鋼桿身,而水平一般的應該選擇碳桿身”,這種想法是不完全正確的。
在選擇桿身類型的時候,要根據揮桿速度,身體條件情況來做出選擇,而不是根據成績來選擇。如果一個初學者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那么他理應選擇鋼桿身,并享受鋼桿身帶來的穩定性。
如果一個高手的揮桿速度較慢,那么應當選擇輕鋼桿身,或者是性能更好的獨立廠商碳纖桿身。如果是手腕受過傷或者是有傷的球友,那么無論水平如何,都應當選擇碳桿身,以保護自己的身體,延長自己的高球生涯。
世界球桿設計大師TOM WISHON曾經做過一個測試,桿身的重量要上升30克才會明顯降低一個人的揮桿速度。所以如果你對距離不是十分敏感的話,還是應當使用鋼桿身或者輕鋼桿身,以獲得佳的穩定性。
如果你的7號鐵揮桿速度在75MPH以下,那么你應當選擇較軟的碳素桿身,如果可以到達75-80MPH,如要求穩定性,則可以考慮選擇75克的輕鋼桿身。
超過80MPH可以用85克,95克的產品。如果可以穩定的超過85MPH,那么推薦你使用美系的125克產品來增加揮桿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