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桿桿身與頂級桿身的差距
總是被問到選什么球桿合適,在此撰文一篇,希望對廣大球友有所幫助。本文中將球桿分為三部分即桿頭、桿身、握把,對發球木、球道木、鐵木桿、挖起桿和推桿提出針對性的選擇方法。
鐵桿
鐵桿的選擇也是五花八門的,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應當優先選擇能有效的改善甚至提升打球質量的桿頭設計款式。鐵桿打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種,基本都與揮桿動作有關,我們這里不談動作,只談球桿能幫你做什么。
1、鐵桿的類型及制造工藝
鐵桿從制造工藝來講分為鑄造和鍛造,從設計類型來講分為刀背、準刀背、小凹背、凹背、大凹背。不同的設計有不同的手感,且對應不同水平的選手。
鑄造桿的成本低,且容易成型,滿足當今對球桿設計的需求,目前市售的大多數產品都是鑄造的。由于鍛造產品的成本很高,生產復雜形狀產品的成本就更高了,所以現在推出鍛造產品的廠家不多。
但由于鍛造產品的手感出色,控球能力無與倫比,依然在球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一些大牌廠商會推出高端的鍛造刀背、準刀背或小凹背。
歐美品牌一般多為鑄造,日本品牌的鍛造產品相對較多,因為主要的鍛造廠商都集中在日本,且日本的球桿鍛造技術非常先進。世界一流的高端鍛造產品均來自于日本。
從使用難度上來講,依次為刀背、準刀背、小凹背、凹背、大凹背。
2、桿頭設計對擊球的幫助
a) 解決右曲
對于右曲的人而言,不是桿面開放了就是揮桿有較嚴重的OUT-SIDE-IN。通過加大桿面后移(OFFSE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右曲的問題。
左曲不太容易通過桿頭設計來解決,目前市場上也沒有針對解決這個問題而開發的桿頭,這里掠過。
b) 解決球打不起來的問題
球打不起來也可以靠桿面后移來解決。桿面后移可以讓使用者在觸球的瞬間依然保持手在球的前面,令球桿在釋放后向下擊打,產生足夠的倒旋和起飛角度,使球可以輕松的升空。
c) 解決先打地再打球(挖地瓜)
先打草再打球,俗稱挖地瓜、打肥了、打厚了等等。為了減少這種現象,常見的解決方案是增加桿底寬度,這可以有效的使桿頭從草上劃過去。
現在有些球桿為了解決這類問題,鐵桿的桿底寬度已經接近鐵木桿的設計,讓桿頭幾乎不能挖進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