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球友可能不知道自己揮桿會產生什么樣的攻角。在這里我們將選擇稍微簡化一些。如果開球距離有一半以上超過260碼,選擇9度左右的桿面比較合適,否則選擇10度左右的桿面是比較合適的。
3、桿面高度
常見的發球木桿面設計有兩種,淺桿面和深桿面。現在的發球木為了保證高MOI值,一般都會將桿頭做的比較扁平,桿面相對較淺。
對于大多數球友而言,發球木偏離甜區主要向球桿的桿趾和桿跟兩個方向,所以淺平的桿面比較合適。
如果你的一號木經常打地,或者打到球桿的桿冠(球桿上沿),好選擇一款桿面比較高(深桿面)的產品。
桿身
對于原廠球桿,桿身的選擇很單一,但獨立桿身廠商的產品五花八門,很容易讓你看花眼。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無論原廠所用的桿身使用了哪個品牌的OEM桿身,這個品牌的相同零售型號一定要比原廠使用的性能要好。
這是業界“公開的秘密“,無需多言,說到底還是一個成本問題。如果有條件,一定要把原廠的桿身換成適合你的獨立品牌桿身,你會得到更高的穩定性,更遠的距離和更加優化的起飛彈道。
桿身性能主要為彎折點,重量和扭矩。高折點產生低彈道,低折點產生高彈道。重量越高,相對穩定性越高,但影響揮桿速度。
扭矩越低,球桿越穩定,尤其是在非甜區擊球的時候。選擇桿身時還要注意選擇適當的桿身硬度。
1、桿身硬度
桿身硬度的選擇首要原則就是——選你可以控制的軟的球桿,以產生大化的距離。舉例說明,如果你的揮桿速度剛好處于R和S的交界處,那么好選擇R桿身。
當然,如果你追求絕對的控制而對距離無所謂,那么可以取上限,選擇S。揮桿節奏的快慢也影響桿身的表現,如果你的揮桿節奏較快,那么要選擇相對硬一些的桿身。
如果你的揮桿節奏較慢的話,那么還需要選擇更軟一些的。國內市場常見的男性桿身硬度選擇為R和S。有美規和日規之分。一般來說,日規的球桿在相同硬度標識的情況下要比美規的軟。
如果揮桿節奏較慢,可以選擇日規的R桿身。否則考慮S。如果是美規球桿,揮速在105MPH以下的,選R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