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工作之余都會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很多人都會利用一些空余的時間去做做按摩保健,來幫助我們緩解身體的疼痛,那么對于我們來說按摩是越疼越好嗎?有什么注意事項嗎?
答案是否定的。按摩并不是越痛越好,按摩要講究的事情很多,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以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
中醫拔罐、刮痧、推拿按摩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重視養生的人經常會去做這些項目,人們在刮痧、拔罐時很小心翼翼,怕皮膚會受到損失,而在按摩時卻無所顧忌,還認為越痛越好,這就大錯特錯,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現代人工作生活緊張,經常腰酸背痛,按摩漸漸成為受青睞的養生方式。正確的按摩手法能讓肌肉得到放松,可若是用力不當或按摩師沒有掌握正確解剖學知識,則很容易傷到身體。常見的按摩創傷包括肌肉韌帶拉傷、局部神經損傷、關節錯位、骨折等。
踩背時更要注意。由于用腳比用手更難控制力度,在按摩師身體過重的情況下,易導致脊椎關節錯位。骨質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較脆弱,不能承受過大壓力,按摩時要特別小心。曾有人出現過被按摩師踩斷肋骨和前臂骨的事故。
另外,按摩不是越痛越好,有時反復按壓一個痛點可能令痛楚持續甚至惡化,因為這可能讓軟組織發炎,令其周圍部位的神經受損。因按摩而傷及神經的常見部位有:頸部兩側、腋下、手肘及膝蓋外側,這些部位的神經多夾在“皮包骨”的位置,沒有厚厚的肌肉保護,易被按傷。神經受損輕則會令肢體感到麻痹,重則可導致肌肉無力、失去感覺。
可見,進行按摩療法時,要有規可循,不要任意妄為。
按摩一般可分為保健型按摩、休閑型按摩和治療型按摩三種,我們這里主要談的是保健休閑型按摩,合適的按摩能夠使人恢復活力、振奮精神、擺脫亞健康狀態。按摩作為一種外力,其力度基本要求有四個:“均勻、柔和、有力、持續”,這其中的柔和非常重要,按摩力度只有位于剛柔并濟的情況下,才能既發揮出大的調理效果,叉不造成負面影響。
按摩過程中佳的感覺是有一定酸脹感,而不是疼痛。如果疼痛程度甚至達到了讓人無法忍受而大叫的程度,那就已經是嚴重不正常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疼痛部位往往伴隨著軟組織無菌性炎癥。痛覺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起到一種警告作用。如果出現痛覺,那說明該動作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按摩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較劇烈的疼痛,那就應該及時叫停,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總的來說,判斷按摩是否有效,不應該以是否感覺疼痛來衡量,佳的按摩刺激強度應該是出現局部酸脹、發熱、柔軟,全身微微出汗、顏面發紅等表現,在這種強度下按摩能夠極大程度上避免造成機體損傷。
另外,為重要的是,如果想體驗安全有效的按摩,務必選擇有正規資質的醫院或者專業的按摩場所,在某些無資質的“黑店”胡亂按摩,極有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項
應先輕后重,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體表有個適應的過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傷皮膚。其原理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這樣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營養狀況。
在按摩操作過程中,應該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寬衣松帶,這樣可使全身經脈疏通,氣血流暢。在四肢、軀干、胸腹按摩時,好直接在皮膚上進行或隔著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