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飲食好習慣
牙醫說:合理的飲食營養對維持口腔健康十分重要。
建議:一日膳食中食物構成要多樣化,保證微量元素的攝取;同時減少甜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減少爛牙的可能。可多吃蔬菜、胡蘿卜、大米、葡萄等,少吃甜點、雪糕、餅干,少喝飲料。
3、餐后無法刷牙可嚼無糖口香糖
牙醫說:餐后食物殘渣殘留在牙齒表面,口腔酸性上升,容易提升齲齒風險。餐后應清除口腔食物殘渣,中和口腔酸性。
建議:餐后好能刷牙,若無法刷牙,可咀嚼口香糖促進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且有助于清潔食物殘渣,降低齲病產生的風險;而口香糖中,無糖口香糖用甜味劑代替糖,不被口腔中的細菌代謝產生酸,不會引發蛀牙。
4、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牙醫說:定期檢查能發現已經產生的蛀牙,并及時進行治療。對那些有蛀牙端倪但尚未爛牙的牙齒,通過口腔檢查也能發現,及早干預不會爛牙。
建議:成人每年一次、兒童每年兩次到醫院口腔專科進行口腔檢查。未清除的食物殘渣和口腔酸性致爛牙
牙齒問題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似乎不如其他疾病影響大。但是,牙齒健康對于生活質量的影響卻很大。不僅“牙好,胃口就好”,對于愛美的人來說,健康的牙齒無疑是美麗的一部分,更何況,很多口腔問題關系到全身健康。
吃喝頻繁但不注意及時清潔口腔,容易使食物殘渣停留,增加口腔酸性,對牙齒造成侵蝕。常見的齲齒(蛀牙)是由細菌、食物中的糖,牙齒本身的缺陷和時間共同作用產生的。飲食中的糖是細菌生長的原料,這里說的糖,不僅僅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蔗糖,還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小分子糖漿等能夠被細菌轉化的糖類。有過許多研究,包括動物實驗以及人類的流行病學調查等,多數的結果都表明糖的消耗與齲齒發生率直接相關。除了糖,各種酸度很高的軟飲料,包括果汁,都會對牙齒有一定的腐蝕作用。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66% 的5歲兒童有齲齒,29% 的12歲兒童有齲齒,平均每名兒童有4顆齲齒,97% 的成年人有牙齦問題,90%的齲齒都發生在4顆恒牙上,但是,很少人會定期看牙醫或有牙病時馬上看牙醫。漱口、刷牙、涂氟、窩溝封閉齊防齲。
專家指出,人的一生之中,主要有三個時期易感齲齒:5-8歲乳牙患齲率較高;處于年輕期的恒牙尚未礦化完全,也容易爛牙,因此12-15歲剛萌出的恒牙容易爛,此時須加強年輕恒牙的防齲;50歲以后的中老年人,由于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加之較忽視個人口腔衛生,根面上常有牙菌斑堆積,容易引起根面齲。專家還指出,兒童6歲到12歲是替牙期,這一時期的牙齒發育對今后的口腔健康影響深遠,如果不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對一生的口腔健康都將造成嚴重的危害。
清水漱口是清潔口腔的第一步
但漱口不能代替刷牙,含有藥物成分的漱口液雖然可以抑制菌斑的生長,但菌斑在牙齒上附著力很大,只有刷牙、牙線等機械性手段才可以清除菌斑。
含氟牙膏預防齲齒的作用是非常確定的。使用含氟牙膏是必要的,6歲以上的兒童和成人,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每次用量約1克,就會有預防齲齒的效果。但是,含氟牙膏是把‘雙刃劍’,必須平衡安全性和防齲性。攝入過量氟牙齒會產生斑點,這就是氟牙癥,而且患者多為兒童。國外建議兩歲起開始使用含氟牙膏,使用時只在牙刷上涂上薄薄一層牙膏即可;國內建議起用年齡是3歲,用量則是“黃豆大小”。同時,還得教育孩子清洗之后吐出膏沫,切勿吞咽牙膏和泡沫。除了使用含氟牙膏,還可定期到醫院涂含氟涂料防齲。一般情況下,一年涂兩次含氟涂料即可。
WHO推薦的預防窩溝齲的有效措施是窩溝封閉。6歲左右“六齡齒”萌出后做上下左右共4顆“六齡齒”的窩溝封閉;12歲左右第二恒磨牙萌出后,做這4顆牙齒的窩溝封閉;有條件的,9-10歲時前磨牙萌出后,好也能做這8顆前磨牙的窩溝封閉。
結語:牙齒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因為如果長期牙齒不好的話,可能也會帶來牙癌的,相信很多人不清楚吧。我們平時要早晚都刷牙,但是要在吃過飯半個小時之后,定期的做口腔檢查,運動的時候好戴上護牙套,同時,那些有損牙齒的壞習慣也要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