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若給予補益藥,會加重脾胃負擔,運化不開,出現腹部脹滿、惡心等癥狀。因此需要先化開中焦濕熱,可食用干姜、茯苓等健脾祛濕之品。
3.下焦有濕熱,如出現下肢浮腫、小便短赤、渾濁等癥,進補同樣會加重癥狀,可以先服用薏米等食物以利濕。
紅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復痊愈。
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
白扁豆:性平,味甘,亦藥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藥療食療之效,有藥補食補之功。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
冬瓜: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
絲瓜: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
西瓜:性寒,味甘,有清熱、解暑、利小便的作用,皮膚濕疹者宜食,可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
山藥: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于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藥健脾胃而水濕漸化。
白茯苓:性平,味甘淡,既能健脾胃,又能利水滲濕,故皮膚濕疹者宜食。
馬蘭頭:性涼,味辛,有涼血、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
枸杞子:性涼,味甘苦。枸杞頭有清理血熱作用,用枸杞頭煮湯飲服,可見療效。
黃瓜:性涼,味甘,可除熱、利水、解毒。
金針菜:俗稱黃花菜。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凡急性或亞急性皮膚濕疹以及合并感染者,均宜常食。
極度虛弱
人吃入的補藥必須通過氣血這個傳送帶運送到全身,才能發揮效用。
當身體極度虛弱時,氣血流通也變得緩慢,把一堆甘緩黏膩的補藥放在一個疲憊的傳送帶上,一來會導致貨物堆積,二來會使傳送帶運行得更慢,形成惡性循環。
但身體極虛必須要補,怎么解決這個矛盾呢?一是要減少藥量,循序漸進;二是暫時不用太滋膩的藥物,可以先服用些山藥、薏米、麥冬、百合、蓮子等甘淡藥物,由淺入深。
身體虛弱的表現
感冒老不好,小心鼻咽癌
相關專家指出,鼻咽癌初期癥狀不明顯,很難早期發現。如果出現流鼻血和一些感冒癥狀,如流鼻涕、咳痰等,卻一直沒好,或平時不常感冒的人,連續感冒,就要有所警覺,盡快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