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飲食
宜優質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營養豐富、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增加光敏感的食物不宜食用,不宜飲酒、吸煙。長期使用激素患者,注意控制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
3.運動
避免過勞,適量進行體育運動,如慢步走、打太極拳、練氣功等。
4.生活起居
避免日光曝曬及紫外線照射;須按時休息、不宜過于疲勞;節制房事,控制妊娠;適應四季變化,避免六淫邢毒侵襲而誘發舊疾。注意個人衛生,溫水洗臉,慎用各種化妝品。預防各種感染、感冒。
5.情志
可指導患者選擇聽音樂、散步、聊天等方式舒緩情志。
6.定期復診
遵醫囑定時復診,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定期監測24h尿蛋白定量等。若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尿少、水腫、皮損加重、血壓升高、出血癥狀時及時就醫。
看完關于紅斑狼瘡的護理后,大家是不是已經知道如何去護理它了呢,很多治療完的病人復發的原因就是因為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護理,下面再來看看紅斑狼瘡是怎么治療的吧。
紅斑狼瘡是一種風濕免疫性疾病,主要的癥狀是水腫、肌痛、食欲不振、丘疹、紅斑結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對于這樣的疾病,可以采用哪些具體的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的治療
紅斑狼瘡的患病人數有100多萬,發病率為0.003%--0.008%,其中女性的患病率為1/1000,尤其是20--40 歲的女性患者,其發病率占到病人總數的 47%。在紅斑狼瘡的診斷和檢查中,患者需要做的是抗核抗體(ANA)、紅斑狼瘡細胞(LEC)、血清觸珠蛋白(Hp)、抗血小板抗體(APA)、循環免疫復合物(CIC)、淋巴細胞轉換試驗(LTT)等項目的檢查。該病有可能引發的疾病有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狼瘡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等。
紅斑狼瘡不具備傳染性,目前醫學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治愈率是60%,治療的時間因人而異,和患者病情程度有密切的關系,通常是在3到6個月。紅斑狼瘡分為盤狀紅斑狼瘡(DL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SCLE)、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深在性紅斑狼瘡(LEP)、新生兒紅斑狼瘡(NLE)、藥物性紅斑狼瘡(DIL)等。
在紅斑狼瘡的治療開始之前,需要對SLE病人的病情活動進行評估,如抗核抗體、抗DNA抗體和低補體血癥及臟器受損程度的評估,再進行治療。目前多采用“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指數”(SLEDAI)來對紅斑狼瘡患者做測定評估。如果患者的SLEDAI>12分時,可使用原雙倍的糖皮質激素的劑量,或者住院治療。
對于盤狀紅斑狼瘡患者,可以服用抗瘧藥如氯喹(0.25~0.5g/d),也可以適當地外用一些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以達到緩解病癥的效果。而病情不太嚴重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可以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水楊酸類、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如果皮疹較為明顯,可用氯喹或小劑量的皮質激素,如潑尼松15~20mg/d等。病情較為嚴重的,使用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的首選藥物,也可以使用抗瘧藥,如羥氯喹,待病情好轉后減為半量,一般總療程為2~3年。
如果紅斑狼瘡患者的病情為急性或亞急性發作,而且有嚴重的“中毒癥狀”如高熱、關節痛、無力等,可以使用潑尼松。其劑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0.5~1.5mg,輕型病例可用潑尼松15~20mg/d,嚴重的患者可用潑尼松40~60mg/d,少數病情更為嚴重的,可用潑尼松60~80mg/d,甚至120mg/d。如果初期的用量已夠,則在12~36小時內退熱,1~2天內關節痛消失,一些毒性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如果2天內沒有好轉,就要將原劑量再增加25%~100%,直至癥狀減輕。一旦病情有所好轉,就可以逐步減量,終的維持量為5~15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