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每個人的體質都是不一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濕熱體質如何調理,本期健康大智慧我們請來了傅杰英主任來給我們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傅杰英,講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何謂濕熱體質
天氣濕熱的時間很長,因此濕熱體質的人也特別多。濕熱體質的人表現為臉色發黃、發暗且油膩。皮膚容易生瘡,并且紅腫痛癢,口干、口臭并且體味較大。濕熱體質的人脾氣比較容易煩躁,經常會有緊張、壓抑、焦慮的情緒。長期遭受濕熱侵襲,體濕的人就會出現倦怠、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發容易臟、舌苔膩等癥狀。還有不少人早上起來后口臭,不想吃飯或者吃飯后覺得胃脹,大便稀、黏,排起來費勁等癥狀。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現臉上長“痘痘”、白帶增多發黃等現象,也可能受濕熱侵襲了。
養生原則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膽,清熱祛濕。減少熬夜的次數,保證睡眠質量。另外,有空練練氣功、瑜伽、太極這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衣著盡量保持以寬松為好。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內濕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內外相合,濕上加濕,更容易出現上述癥狀。
如果濕熱侵襲到小孩,常見的癥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濕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癥狀。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后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藥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癥狀。
多喝薏仁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農嘗百草時就發現了她,見她婀娜多嬌的英姿,白圓如明珠的果實,微風吹拂中是那樣姍姍可愛,神農氏就把她當成人了,因而動情地昵稱她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后,湯渣也可以吃。偏于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于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體內濕熱,如果只表現為輕微的癥狀時,通過以上調理就會有所好轉,如果癥狀嚴重通過調理效果不好的,好找中醫辨證施治后再調理。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傅杰英
女,1959年10月出生,中醫美容專業教授,針灸專業醫學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在針灸治療肥胖、黃褐斑、痤瘡等損美性疾病方面頗有心得,并擅長對于患者的中醫養生咨詢指導。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委,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常委,先后主編中醫美容學術著作3部:《中醫美容》、《實用經絡美容七講》、《皮膚病調養與護理》,撰寫《瘦素與胃經減肥的思考》、《足陽明胃經美容作用初探》、《針刺胃經穴位干預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的實驗研究》、《人群體質與美容》等中醫美容學術論文近20余篇。傅杰英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出診,多次在國內外講授中醫美容、針灸美容,均受到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