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可能在把我們身體里所需的營養全丟棄了,那么有哪些營養容易被我們丟棄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范志紅,講被丟棄的營養。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肉皮,女性該多吃。很多人認為,扔掉肉皮和肥肉,只吃瘦肉是健康的。其實,“肉皮中含有極豐富的膠原蛋白,并且脂肪含量很低,熱量也很低,扔掉確實有點可惜。”何計國說。膠原蛋白對維持細胞的形態以及組織的可塑性具有重要意義,它能防止皮膚的干燥脫水,延緩細胞衰老,從而起到護膚養顏的作用,女性更應該多吃點。
魚鱗做凍,變廢為寶。 魚鱗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種礦物質,尤以鈣、磷含量高,是特殊的保健品。有增強人記憶力、延緩腦細胞衰老,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作用。
刮下來的魚鱗,可以做成魚鱗凍。把魚鱗用清水漂洗瀝干,放進高壓鍋內,加入適量的醋以去掉腥味。每250克魚鱗加400克水,用大火煮10分鐘,再改小火煮20分鐘。直到魚鱗變白、卷曲,湯呈糊狀。將鱗片及雜質撈出,液體倒入容器中冷凝即成凍狀,放入冰箱儲存后,口感更細膩。食用時加入鹽、醬油、醋、香菜、蔥花涼拌即可。
此外,魚眼也是營養豐富的好食物。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增強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對防止記憶力衰退、膽固醇增高、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大有裨益。
老人吃橘,別扔橘絡。其實,正是因為橘絡中含有一種名為“蘆丁”的營養素,才會有不太討人喜歡的苦味。這種物質,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防止腦溢血的發生。所以,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吃橘子時一定別再扔掉橘絡了。
打完豆漿,豆渣來烙餅。豆渣可以算是有營養的“廢物”,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鈣。在100克豆渣中,就含有將近100毫克鈣,幾乎與牛奶的含鈣量相等。“此外,豆腐渣中的膳食纖維好像也頗豐,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預防腸癌的功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何計國說。近年來,美國、德國、日本、荷蘭等國科學家先后發現,豆腐渣中含有較多的抗癌物質“皂角苷”,經常吃點豆腐渣,可降低得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癥的風險。雖然營養好,但豆渣口感較差,這也是人們摒棄它的主要原因。其實,只要稍作加工,豆渣一樣可以很美味。
簡單的做法,就是將豆渣拌入鹽、面粉、雞蛋液、蔥花,放入平底鍋內烙成豆渣餅,和豆漿搭配,就是一頓營養豐富的好早餐了。此外,還可以將豆渣和燕麥、椰汁一起煮成豆渣粥,清甜可口,放入冰箱冷藏就是很好的甜品。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中國食品科技協會營養支持委員會理事,中國酒店協會美食營養顧問,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營養膳食推廣工程專家顧問團顧問。江蘇城市頻道“萬家燈火”主講人、衛生部健康教育巡講專家。
久存蔬菜
許多人為了節約時間,一次從菜市場買回許多蔬菜后,放在冰箱中慢慢食用,這樣做是很不好的。因為蔬菜,尤其是葉菜中含有硝酸鹽,在儲藏一段時間后,由于酶和細菌的作用,硝酸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人體內與蛋白質類物質結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亞硝酸胺類物質。長期儲存蔬菜不僅產生有害物質,而且造成營養素的損失。實驗證明,在30 ℃的屋子里儲藏24小時,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C 幾乎全部損失。
偏愛吃炒菜
有些人為了減肥不食脂肪,而偏愛吃炒菜。但近國外專家研究顯示:本身含脂肪及熱量相當低的蔬菜,在經過炒、煎等烹調后,吸入的油脂量遠遠高于原來本身已有較多脂肪的肉類。專家研究發現,含水量豐富的食物(如各類蔬菜),經過烹制之后,吸入的脂肪量多。這主要是由于蔬菜的細胞與細胞間的空隙充滿了空氣,而魚和肉細胞與細胞的空隙充滿了液體,所以前者較易吸入油脂,一碗炒菜所吸入的油脂比一碗炸魚或炸排骨所含的油脂更多,所以對于減肥者來說,多吃炒菜不但收不到減肥的效果,反而會增加體重。
調味作料多味道好
醫學研究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具有一定的誘癌性和毒性,在飲食中過多使用,輕者有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感覺,重者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疾病,甚至有損傷細胞形成癌癥的可能。因此,日常飲食中要盡量少用上述調味料為宜。
吃素不吃葷
現在吃素食的人越來越多,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害怕葷食會引起肥胖、冠心病等。但如果絕對食素,并非有利于健康。食素者蛋白質往往攝入不足,會發生抵抗力下降、渾身無力、水腫等情況。另外由于食素者食物單調,機體中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功能逐漸遭到破壞,后會導致物質交換失調。植物性食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有機酸,而缺少造血的微量元素鈷、錳、鐵和銅等。此外,植物性食品脂肪含量少,但人體每天需要50克左右的脂肪,要想滿足這種需要,就要大約吃5千克的植物性食品,而且,植物蛋白很難代替動物蛋白。故從抗衰益壽的角度看,絕對素食不可取,只有葷素搭配、營養全面、平衡膳食,才是通往健康長壽之路。
煲湯時間越長營養越多
人們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里的營養越多。以燉骨頭湯為例,很多人認為熬得時間越長,骨頭里的鈣質才能全跑出來,燒煮時間少則一二個小時,多則三五個小時,有的甚至燒一天。殊不知,這種無謂的燒煮是毫無科學道理的。營養學家指出,食物過多地在高溫下燒煮,時間越長,損失的營養越多。人們平常愛喝的骨頭湯,無論多高溫度,花多長時間,都不能將骨內的鈣質完全溶出,這是因為動物骨骼中所含的鈣質不易被分解,久煮反而會破壞骨頭中的蛋白質。正確的方法是將骨頭砸開,然后放入一定冷水,在爐火中慢慢加溫,燒開后加一點醋,使骨頭中的磷、鈣溶解到湯內,整個加熱過程以一小時左右為宜。這樣煲出來的湯既有營養又鮮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