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群體 食用雞蛋
1.發高燒的病人消化液分泌減少,體內消化酶的活力下降,若食用雞蛋這類高蛋白、難消化的食品,會導致消化不良等癥狀。
2.腎臟病人由于腎功能減退,體內代謝產物不能全部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多吃雞蛋、攝入過多蛋白質則會導致體內尿素增加,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尿毒素癥。
3.肝、膽病患者也應視病情制約雞蛋攝入量,因為蛋黃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均在肝臟中代謝,會使肝、膽病患者的肝臟負擔加重。
雞蛋的吃法
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吸收率來講,清水煮蛋為99%,嫩炸為98%,炒蛋為97%,老炸為81%,生吃為30%~50%。可見,對于普通成年人而言,煮雞蛋是有營養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消化和吸收。
另外,缺乏維生素C是雞蛋一個明顯的“短處”,所以,在烹調雞蛋時若能搭配西紅柿、青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就可彌補雞蛋的不足。
食用雞蛋的常見誤區
1.雞蛋能否與豆漿同時食用
雞蛋完全可以和豆漿搭配食用。但要注意,生豆漿中含有一種叫做胰蛋白酶的物質,它可以與雞蛋中的黏性蛋白相互結合,形成一種難以被人體吸收的物質,使其他蛋白質的分解受到阻礙,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不過,豆漿中的胰蛋白酶不耐熱,只要豆漿加熱時間足夠,其中的胰蛋白酶就會被破壞。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先等豆漿完全煮開后,繼續用小火
慢煮5分鐘左右,使胰蛋白酶消除后再煮雞蛋。
2.雞蛋生吃是否更有營養
一部分消費者喜歡用開水沖生雞蛋來吃,或將雞蛋煮至半熟便吃,其實這是不科學的。生雞蛋外殼一般會沾染上雞糞便、污物中的沙門氏菌,這種細菌會穿過蛋殼污染蛋體;而人體攝入含有沙門氏菌的食物達到一定量,便會引起食物中毒;其次,生雞蛋含有抗胰蛋白酶,能阻止雞蛋內其他蛋白質與消化道的蛋白酶接觸,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只有當雞蛋充分煮熟之后,上述兩種對人體有害的不良因子才會被徹底消除。因此,雞蛋一定是以熟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