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要及時勿拖
1.憋尿是個壞習慣。一般正常成年人膀胱的容量為800~1000ml。當膀胱中尿量達到150~200ml時就開始有排尿的感覺;當尿量超過400ml時,就有強烈的排尿感和尿憋感。當感到尿憋時,輸尿管和腎盂可有輕度擴張。長時間憋尿易導致尿液返流和誘發細菌感染等。
2.及時排尿利于腎。養成開始有排尿的感覺時及時排尿的習慣,及時將膀胱排空,盡可能減少尿液在膀胱的潴留時間,能有效減少泌尿系統疾病的發生。
睡 要避免熬夜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抵抗力對于腎臟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人體抵抗力與睡眠密切相關,而睡眠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作息是否順應了生物鐘。睡子午覺是祖國醫學對于人體養生的一個重要觀點,說明我國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正確的養生規律。
建議大家盡量避免過夜生活、開夜車。如果工作需要,也要在臥室營造類似夜間的環境,以利于獲得良好的睡眠,使抵抗力得到恢復。
動 需因人而異
1.多數人每天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30分鐘,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
2.中老年人群多數不適合做劇烈運動,慢性腎臟病患者尤其如此。
3.無論是鍛煉,還是工作、操持家務,都不能過度勞累,否則會使抵抗力降低。
藥 莫隨意服用
1.中草藥不一定都安全。在我國百姓當中,認為中草藥無毒或毒性很小的偏見普遍存在。但實際上不盡然,如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就是導致急、慢性腎損害常見的中草藥。在我國,常見馬兜鈴屬植物有:馬兜鈴、天仙藤、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尋骨風等。因此,大家要提高對中草藥毒副作用的警惕性,要在醫生指導下,而不是自己隨意服用。
2.不少西藥具有腎臟毒性。常見的具有腎臟毒性的藥物包括:鎮痛藥、退燒藥、抗生素、抗病毒藥物以及造影對比劑等。
≥60歲的老年人由于腎臟結構和生理功能的改變,如腎臟重量減輕、動脈血管硬化、血流量下降、血管活性物質分泌減少、尿濃縮稀釋功能降低、腎臟儲備功能下降等,因此是藥物導致腎臟損害的高危人群。
藥物主要通過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小管管腔內阻塞、慢性腎小管間質損害等損害腎功能。也有少部分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抗病毒藥物,也能導致腎小球損害,出現較多尿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