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癌癥現在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的,而這些疾病也并不是空穴來風的。
不良情緒誘發癌癥
世界衛生組織近公布的一份統計材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大約有1400萬人患癌癥。每年大約700人初患癌癥,同時約有500萬人因患癌癥而死亡。
可見癌癥已構成了對人類生命的大威脅。但是,時至今日,癌癥的致病原因遠沒有完全被揭示出來。
按照傳統的札記來看,強烈刺激、慢性感染、藥物損害和遺傳傾向等是引起癌癥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人們開始注意到心理社會因素造成的緊張刺激所引起的不良情緒對癌癥的發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所謂情緒,就是人思想感情的流露,是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所處的一種狀態。
它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愉快情緒;如希望、快樂、恬靜、好感等;
另一類是有損于身心健康的不愉快情緒;如焦慮、抑郁、憤怒、恐懼、沮喪、悲傷、痛苦、緊張等。
我們把后者叫做負性情緒。現代醫學認為,負性情緒者能超過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范圍就有可能與其他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引起癌癥的發生,對癌癥患者做心理調查時發現,有克制、壓抑、不滿和悲憤等情緒的人更容易發生癌癥。醫學界的一次調查表明:在食管癌患者中,有56.5%的人在病前就有憂愁和急躁等消極情緒。
另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情緒急躁者占癌癥患者的69%,并且在患癌前半年有過重大精神創傷;還有一項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個性急躁者占癌癥患者的64.7%。
發病前半年有過重大精神創傷者占52%,還有調查發現,癌癥患者病前有明顯的不良心理因素影響者高達76%,而患一般疾病的人卻只占32%,以受到精神,刺激強度來比較,癌癥組患者所受到的精神刺激強度比一般患者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