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貼敷
取大蒜2枚搗汁拌面粉做成圓錐狀,塞入鼻孔(兩側交替),每次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用于風寒感冒。
或者選用藥店常見的麝香追風膏。選擇天突穴(位置在喉結下胸骨上方凹陷中)貼敷,選擇膻中穴(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處)貼敷;或選擇大椎穴、風門穴、肺俞穴貼敷,藥帖要完全蓋住穴位。一天2換,7天為一療程。
【提示】
皮膚對藥物特殊敏感、過敏性皮膚或斑痕皮膚和以往貼敷中敷藥處易出現大水泡的患者,敷藥后有灼熱疼痛感時,應立即取下藥膏。 4、灸法
灸法,是指應用高溫(主要是艾葉制成條或其他物質燃燒后產生的溫熱)或低溫,或者以某些材料(對皮膚有剌激作用的藥物或其他物質)直接接觸皮膚表面后產生的刺激,作用于人體的穴位或特定部位,從而達到預防或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
在人體背部的大椎穴或身柱穴施灸,通過穴位和經絡的調節作用,來鼓舞人體衛陽之氣,發散風寒,也就是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體系來抗御病毒,達到治療目的。
【提示】
本方法多適用于風寒感冒,皮膚破潰處忌用;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5、制造噴嚏能防感冒
打噴嚏是感冒的常見癥狀之一,但你知道打噴嚏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嗎?在中醫里,有種治療方法叫“探鼻取嚏”,就是主動制造個噴嚏,來預防、治療感冒。
在中醫里,感冒可分成風寒、風熱等許多類型,風寒感冒是秋冬季節常見的一種。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曹啟富告訴記者,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是因為寒氣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了身體,人產生打噴嚏、流鼻涕這些生理反應,是為了驅除寒氣。西醫通常用的感冒藥是抑制身體排出寒氣的,通過藥物減少各種感冒癥狀,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驅除體內寒氣。中醫在治療風寒感冒時,有一種方法叫取嚏,就是通過主動打噴嚏,將侵入的寒氣人為的及時排出去,起到預防感冒加重的作用。“取嚏法一般是通過藥物刺激,讓人主動打噴嚏。”曹啟富說,可以用皂莢、冰片研磨成末,取少量放在手掌或手帕上,捂鼻呼吸,稍后會連續噴嚏,繼而周身微汗,精神振奮,每天1—2次即可起到預防感冒加重、緩解感冒癥狀的作用。民間有人將衛生紙搓成紙捻,放入鼻孔刺激鼻腔,從而通過打噴嚏緩解感冒癥狀,這與取嚏法道理相同,但不可以常用,以免傷害鼻腔。
取嚏法配合一些增強免疫力的中藥,對緩解鼻敏感或花粉癥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此外,取嚏法可以協助肺氣宣降,補充大腸向前的推動力,因此能夠緩解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