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貼士:已患有牙病的孕婦,治療齲病和牙齦炎的佳時間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個月間。不過,平時還是一定要養成正確的口腔保健習慣,如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定期使用牙線清潔鄰面牙菌斑;要選用刷頭小、刷毛軟、磨毛的保健牙刷,選用含氟牙膏;吃零食后也要漱口等。
孕婦牙痛要考慮2個原因
1)牙髓炎或尖周炎
通常來看是由于齲齒演變來,這需要鉆牙齒來緊急處理,能馬上止疼。屬于物理操作,局部用藥,對胎寶寶沒有影響。
2)智齒冠周炎
因為孕期激素變化,這會加重牙齦原有的炎癥急性發作。該情況需要在口腔科局部上藥,同時用漱口液。
孕婦牙痛對胎兒的影響
臨床上約有八成孕婦患有齲病、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因為孕前未得到及時治療,結果隨著雌激素水平改變,孕期集中強烈爆發。
準媽媽牙病或殃及胎兒
研究已證實,孕婦口腔問題有可能殃及胎兒,口腔疾病中的細菌所產生的毒素有可能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通過胎盤影響到胎兒正常健康發育,甚至有產生畸形或流產的風險。如牙周炎孕婦的早產率(低于32周)是正常孕婦的5—7倍,生產低體重兒或圍產期死亡率較正常者高出15%—30%。
孕期拔牙易導致流產
懷孕頭三個月拔牙容易導致流產,后三個月進行口腔創傷性手術則容易導致孩子早產。創傷性牙齒治療,如拔牙等,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疼痛等刺激,而研究發現,這些刺激在懷孕初期易誘發流產,懷孕晚期則易發生早產。因此,孕婦特別是懷孕后頭三個月和后三個月,治療牙齒應慎重,好選擇懷孕前治療牙病。
專家建議為了胎兒不受孕婦牙疼的影響,孕前做一次徹底洗牙,可以早期清除口腔內存在的牙菌斑,減少對牙周的不良刺激,從而有效預防妊娠期牙齦炎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