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煎劑
是將經過煎煮去渣的藥液,再經加熱濃縮所得的液體劑型。煎劑加熱時間比較長,藥液的濃度高,能減弱藥物的毒性。
3、煮散
是藥材粗顆粒與水共煮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體藥劑。煮散具有節省藥材,便于煎服等優點。近期對中藥煮散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有新的發展。
4、沸水泡藥
是藥物經過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體劑型。沸水泡藥,頻頻飲之,又稱飲劑。沸水泡藥加熱時間短,溫度比較低,藥物味薄氣清,擅于清泄上焦熱邪。
中藥佳服用時間
1.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快速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后服
一般在飯后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后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后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在飯后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飯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3.餐間服
在兩餐之間服用藥物,這樣可以避免食物對藥物產生影響,適宜餐間服用的藥物是治療脾胃病類的。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后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后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時,服藥后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側臥,如藥性沉降,應擇患側臥。
5.隔夜服
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 總之,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結語:煎藥的時候,水質的選擇以及煎藥器具的選擇都是比較重要的,若是使用不對的話,很是會影響藥效。煎中藥的時候,還要注意時間的控制,具體時間長短,要聽從醫生的吩咐。中藥的煎煮方法是不同的,若是使用錯了方法的話,可以會影響藥效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