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發生疾病的之后,看醫生、吃藥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你的治療方法真的對癥嗎?中醫里有良醫治未病的說法,想要不生病、快速治療疾病,那么找到疾病根源,治本才是王道。與現代西醫不同的是中醫更追求治本和治未病,所以才有會有頭痛醫腳的說法。
那么頭痛醫腳有什么好處呢?以及中醫里還有哪些另類的治未病方法呢?下面小編將和大家一同進行了解。
頭痛醫腳的原理
因為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在身體內外縱橫交錯,氣血通過經絡的運行而達到身體各處,從而維持著生命活動。中醫按照經絡的循行路線,從整體出發來治療疾病。
1.按摩金門穴
金門穴在腳外側的凹陷處,一般踮起腳尖之后,金門穴在外腳踝的直下方。中醫認為按摩金門穴可以起到補陽氣,疏導身體水濕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療頭痛、頭暈、腰膝酸軟以及下肢酸痛等問題。
所以,當中醫針刺這個部位治療頭痛,千萬不要奇怪,除了專業的針灸之外,還可以自行艾灸,一般艾灸5-10分鐘即可。
2.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也在腳部,位于大腳趾和二腳趾夾縫后方的凹陷處,一般按摩太沖穴可以按壓、推按、針灸、艾灸等等。
當進行自我按摩時,為了避免造成皮膚的傷害,可以進行推按。即從腳趾縫向腳背推按,不僅不會造成皮膚紅腫,還可以起到治頭痛、眩暈的作用。
太沖穴的主要作用是燥濕生風,通過針灸或艾灸的方法,可以補也可以泄。通常用于頭痛、月經不調、閉經、肝火旺等。
另外,按摩太沖穴配合足浴,可以治療感冒呼吸初起出現的咽痛、鼻涕、身體乏力等現象。
3.按摩大腳趾
俗語常講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保健腳部也是在保養身體。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部都有反射區的存在。
雙腳的大腳趾就是大腦的反射區,所以當發生頭痛的現象,可通過按摩雙腳的大腳趾進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