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具有補益腎陰的作用,常用于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腎陰不足病癥。用淡鹽水送服,可以使六味地黃丸更好地發揮作用。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大補陰丸、左歸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四神丸等,多為治療腎虛的中成藥。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和高血壓患者應慎用。
熬藥要放姜
首先,姜能止嘔、解毒、調口感,也可當藥。生姜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和藥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有“嘔家圣藥”之稱。
在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等治療風寒感冒時,或用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嘔時可加生姜。又因生姜具有一股特殊的芳香,可以調節藥味,且具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在使用生半夏、天南星等有較強毒性的藥物時加姜可以緩解其毒烈之性。
乳香、沒藥等藥味濃烈,還有的中藥特別苦或口感差,難以服用,甚至病人服用時出現拒藥嘔吐現象,加適量生姜可預防緩解。此外,生姜還可以使藥效迅速發揮,常被作為藥引。
中藥進補誤區
越貴越補
有些人認為中藥越貴越補,常不惜花高價買鹿茸、人參之類的中藥,其實進補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補什么”是進補的基本原則,中藥不應以售價的貴賤來分功效的高低,關鍵是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相應補品,尤其是老年人,更應以實用為滋補原則。
越多越補
“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說法很不科學。冬季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進補”,不是虛證的人不宜進補。即使是虛者,也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之分,人體器官又有心虛、肺虛、肝虛、脾虛、腎虛等不同,人們在進補前,要結合各種補藥的性能特點,對癥施用,如熱性體質者,就不適合服用人參、鹿茸、海馬等溫熱性的藥物。
總結:中藥治病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這是中華文化的一筆“財富”,我們不僅要知道它,還要多多的學習,用它來“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外界疾病的侵襲。但是,也要多注意一些誤區,有時候誤區更加的重要。看了本文,你有沒有對中藥有了更大的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