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法
病人氣血虛弱,出現手腳麻木或者身體本身虛弱、消瘦、乏力,就得用補法,比如服用參湯。但是很多補法不能亂用,要看身體的虛實。凡是補藥大都是溫熱的,亂服補藥的結果是失去陰陽平衡、導致新的疾病。現代人喜歡吃復合維生素丸,吃之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缺什么,無論中西醫,對癥下藥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中醫美容注重整體,將容顏與臟腑、經絡、氣血緊密連結,中藥內服、外敷、針灸、推拿、氣功及食療等手段均體現出動中求美的觀點,使精氣暢通,并且簡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廣泛而持久。
中醫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療損容性皮膚病方面獨具特色,從而顯示了它所蘊藏的特殊潛力。
歷史悠久
中醫美容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中醫美容的各種方法,被無數的人反復運用、篩選,日臻完善。其精華將為現代中醫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藥物及自然方法。
理論基礎
中醫美容是附屬于中醫藥學,并隨中醫藥學的發展而發展,故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源頭,它也為中醫美容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現代中醫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發展,為中醫美容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學思想,也使中醫美容學具備美學理論的基礎。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的底蘊,使中國構建的美學理論體系極富特色,將對世界美學做出貢獻。
整體觀念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做到整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安定、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穩定。
辨證論治
中醫美容利用的是辯證的養生思想,對于有損美感的疾病進行治療和審查。即使是主要偏重于外在的華麗裝飾品。例如口紅及各種霜類,也體現了辯證審查的思想。就好比面部喲嘿。皮膚粗糙等癥狀,中醫們都稱之為歪風邪氣,因此在一些面部保濕、增白化妝品中都有去除疾病的藥品,體現了因病辯證的思想。辨證論治,可以使中醫美容的針對性更強,美容效果更加突出。中醫美容的手法有很多,主要是針灸、拔罐、中藥、按摩、氣功等幾大類。
中醫美容的技術可以分為中藥美容、經絡美容、氣功美容、藥膳美容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