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澤漆
多生于溝邊、路旁、田野,其味辛、苦,性微寒。歸肺、小腸、大腸經。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全草,曬干入藥。利尿消腫,化痰散結,殺蟲止癢。用于腹水、水腫、肺結核、頸淋巴結核、痰多喘咳、癬瘡。
25、狗尾巴草
多生于荒野、道旁、田間,又稱為狗尾草、谷莠子。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明目、解毒、殺蟲的功效,主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癰腫、尋常疣、瘡癬。
26、黃花菜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
27、柴胡
多生長于沙質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其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肺經、脾經,具有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
夏季天熱吃中藥會上火嗎
中醫專家指出,夏季吃中藥會上火的看法有失偏頗的,中藥也有寒、熱、溫、涼之分,有些藥具有溫熱性,有些藥具有清熱性,有些藥能瀉下,有些藥能平調陰陽等。適合夏季的中藥方有很多,生脈飲、桑菊飲、五味消毒飲都能清熱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但不會上火反而能治療上火病癥。
對于一些痹癥患者來說,其癥狀多是風寒濕熱外邪侵襲關節所引起的,在夏季病情大多會有所緩解,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此時除選用溫陽、散寒、除濕、通絡的藥物進行穴位貼敷外,有些醫生還會在痹癥患者的湯藥內加入附片等溫陽上火的藥物來補充腎陽,加速津液運轉,使得濕氣能隨著津液的運轉而散發出去。
也有些醫生認為,夏季不適宜服用進補的湯藥,但對于陽虛、氣虛的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補。可以說,是否可以服用湯藥關鍵是根據病人的體質,季節只能作為參考因素,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季節適當增加用藥量。
少吃涼辣正確飲食確保藥效
進入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喜歡喝冰鎮啤酒、吃燒烤和海鮮,但對于正在服用中藥的人來說,這些飲食習慣就很不恰當了。專家提醒說,冰鎮啤酒等生冷食物性屬寒涼,食用后容易損傷脾胃,服用湯藥時要少吃。夏季陽氣盛,再吃燒烤、辛辣、辛溫食物容易陽上加陽引起上火,因此服藥期間都不宜食用,以免影響藥效。同時,咖啡、茶等飲料中含有鞣酸等物質,對藥效也有影響,應與服用湯藥的時間錯開。
不同的疾病有著不同的飲食宜忌,患者在服藥前好咨詢醫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加重疾病或降低藥物療效。
結語:以上這些中草藥是不是我們生活中常看到的啊,你是不是平時都沒有留意啊,其實,這些中草藥只要用的對,對很多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哦。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采摘哦,不能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