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治療腸脹氣
用大黃1兩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敷于兩側涌泉穴上,每次二小時,必要時可敷2~3次。
各家論述
《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藥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瘡癤癰毒。
《本草綱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神農本草經》: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殺(《御覽》,此下有道字),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吳普》曰∶大黃,一名黃良,一名火參,一名膚如,神農、雷公∶苦,有毒;扁鵲∶ 苦,無毒;李氏∶小寒,為中將軍。或生蜀郡北部,或隴西。二月花生,生黃赤葉,四四相當,黃莖高三尺許;三月,花黃;五月,實黑。三月采根,根有黃汁,切,陰干(《御覽》)。
《名醫》曰∶一名黃良,生河西及隴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廣雅》云∶黃良,大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