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于紫砂壺使用的時間越長,其外觀愈光滑美觀,同時紫砂泥的質地也隨之變軟,紫砂泥特有的氣孔群全部打開而易于吸收茶香(此時即使以空壺灌水,也 略有茶味溢出),因紫砂陶土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料,氣孔微細,氣密度高,具較強的吸附力。而用新紫砂壺沏茶,因其質地較結子、緊密而堅硬,紫砂泥的氣孔未能全部張開,而不易吸收茶香。
如要使新壺在短時間內施展茶葉的香氣,可試用如下方法來促進泥質變軟:
(l)將新壺先用溫水內外沖刷干凈;
(2)鍋中放冷水,將新壺放入蒸煮一小時;
(3)將壺從蒸鍋中掏出,在空氣中天然冷卻;
(4)再次放入原鍋頂用統一鍋水蒸煮一小時,晾涼后沏茶。
經上法蒸制的新紫砂壺,其泥質較前變軟,氣孔群基本張開而較易吸收茶味,這樣泡出的茶湯就能發出較好的茶香。
玩壺要玩名人壺
名人壺指的是在紫砂行業有凸起的創造能力,極好的把握了制壺技藝,并且有名師傳承關系的人制作的紫砂壺.其他壺(瓷壺,石壺,玉壺)都沒有泛起名人現象.
名人壺具有豐碩的把玩內涵,他們的經歷,故事,生存環境都會由于你有了他制作的壺而成為你關心樂道的對象.
當然,不是名人壺都值得一玩的.對名人壺也要選擇.
首先,你要選擇制作確實精良的壺.實用功能要強,外形具有美感.可以讓把玩的人有寧靜或者昂奮的感覺.把玩的時候,要有快樂伴隨始終.
其次,你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由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審美趨向.
第三,你要選擇自己認識的名人,或者自己感愛好的名人作品,這樣就更有親和力親切感.
當然,有些人也許還沒那么有名.但是假如有成為名人的趨勢,你也要注意.當他們成為名人時,你早期收進的壺就會增加你另外的快感
一壺不沏二茶
「一壺不沏二茶」即一把壺只沏泡一種茶。由于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善于吸收茶湯,所以一把久經使用的紫砂壺,即使不加茶葉,單用沸水亦能沖出淡淡 茶湯來。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的茶湯才能保持原味的鮮度與純度,否則今天烏龍,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定茶味混沌,了無個性可言。
值得特別留意的是,有些人為了在壺內形成「茶山」,使其看來更具陳舊,便將茶葉保存其中,任其陰干,但因有些地區高溫多濕,霉菌極易孳生其間,若就衛生觀 點考量,此法實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將最后一泡茶湯存于壺內,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以為此法可收內浸外養之效。殊不知,紫砂壺的氣孔結構既擅于吸 附茶湯,天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養出的壺,只怕日后沖茶時,亦會帶有異味,甚至有礙健康,實是得不償失。
紫砂款式談
紫砂款識是指用璽印蓋或用刀鐫在紫砂陶器的底部、蓋內、把下等制制作者、訂制者或監制者的印記。
明代正德年間,制壺巨匠供春所作的“樹癭壺”(宜興儲南強先生原藏,現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是現存獨一供春傳器。有“供春”二字作鐵線篆鐫于把內壺身,這就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紫砂款識。
紫砂款識與古印陶是一脈相承的,它是古印陶的延續。
印陶所指,是古代人們用璽印在陶器未燒制前蓋壓後留下的印樣。藉以表明器主姓氏或作器者工名,也有 表達地名、官職,以及紀年的。也可以說印陶是璽印的副產品。用于蓋壓陶器的璽印往往是專門性的,不盡與其它用途的璽印相同。印陶大量是東周遺物,秦漢、魏 晉、唐宋均有發展。它應該屬於篆刻(冶印)藝術的范疇。
我們今天能見到的紫砂款識與古印陶有不少相似之處,與古封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紫砂款識先是鐫 刻,再發展到用璽印鈐蓋,這個過程的形成有以下幾個因素:鐫刻麻煩,璽印利便,一鈐即可,尤其合用少批量出產,鐫刻者須善書。鐫刻字樣不能一致,璽印鈐蓋 不易仿冒。璽印鈐蓋留下的印記也是一種“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