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紫砂壺是近些年的收藏熱寵,大家只知道收藏紫砂壺,殊不知紫砂壺保養更加重要,紫砂壺保養好了,才可以提升它的價值,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壺保養的方法以及紫砂壺保養注意事項有哪些嗎?下面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下。
紫砂壺保養
喜歡紫砂壺的壺友應該都知道,我們購買的新出爐的紫砂壺,可以發現,剛出窯未經過任何拋光處理的紫砂表面有一種毛躁的質感。因為是手工煉制的紫泥,顆粒感很明顯,泡養一個月后的壺表面,給人的感覺很潤,但是又與拋光后的那種光滑的玻璃質感完全不同。
紫砂顆粒是不均勻的,更是沒有規律可以追尋的,所以即使泡養后,顆粒感看起來依舊很明顯,只是那種不平靜已經被撫平,不同泥料顆粒感不同。那么怎么養壺,可以讓紫砂壺的包漿更漂亮呢?
一把紫砂壺新壺,在你第一次使用的時候,就開始和你結緣了,你要細心地呵護它。新壺顯現的光澤往往都較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倘若任其吮吸壺內的茶液,時間久了,便能使壺色光澤古潤。如果“養壺”的方式得當,就能養出其晶瑩剔透、珠圓玉潤的最佳藝術效果。
紫砂壺是有靈性的,“養壺”的過程中,壺吸收了主人的情感和靈性,甚至是智慧、豁達、果敢、孤傲等個性特征,這就是為什么,不同的人養出來的壺是不一樣的原因了,其中除了方法的不同,還有投射在壺身上的情感是獨一無二的。
紫砂壺需要養,而且越養越潤,越養越富內斂光澤感,這是很多壺友或者剛玩壺的人所希望達到的養壺效果,這種由時間的慢慢累積從而使茶汁浸潤和手的長久婆娑、灰塵甚至衣物皮膚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塵埃的吹拂,層層積淀,滲入到壺中而在壺的表面逐漸形成一種“舊”的光亮感覺,就是所謂的“包漿”,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家里的扁擔因長久使用而在扁擔的表面呈現一種油亮的感覺。
遠看甚至有一種通透的感覺,可能有些拋光壺、拉坯壺遠看也會這個樣子,這個時候要知道怎么分辨:底槽清泥全手工壺在黃燈下,即使在泡養半年后,壺表面掛瓷、包漿,但是手工拍打造成的泥門褶皺依舊是不會消失的,這是紫砂獨特的質感。
紫砂壺之美,除了常說的“泥,形,工,款,功”之外,還有其裸露在外的特有的肌理線條和材質色澤美。追求材質色澤之美,就是壺友養壺的目的所在。紫砂壺在經年累月使用之后,會形成一種特有的“包漿”,而這種“包漿”就是材質色澤之美的表現。
所謂“包漿”就是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以后表面顏色變得深沉并形成一種亞光,且愈用愈光亮,這種亞光就稱之為“包漿”。這種“包漿”用高溫高壓沖洗都沖刷不掉,而彰顯高雅品位。
紫砂壺的“包漿”有三種
第一種:是紫砂壺其本身泥料經風化、衰變而形成。
第二種:是長年泡茶之后,經過無數次吸納、沉積,茶水侵入壺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