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病,簡單來說就是胃黏膜細胞有所減少或消失,造成了胃黏膜萎縮。它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癥狀,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會慢慢發展成胃癌,但不是說有了它就一定會得胃癌。坦白說,絕大多數的萎縮性胃炎病情穩定,一般不會進展為胃癌,大家也不必過于恐慌。
萎縮性胃炎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1、基因遺傳
有研究發現萎縮性胃炎是有一定遺傳傾向的,如果直系親屬中有過類似疾病,那么自己患這種病的幾率也會很高。
2、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上身后在胃部存活,一個大前提就是要破壞胃黏膜。反復或者持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萎縮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3、慢性淺表性胃炎
大部分的萎縮性胃炎都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而來的,如果淺表性胃炎一直沒有得到治療,容易發生胃潰瘍,胃黏膜反復損傷,就很容易出現萎縮性胃炎。
4、年齡大體質差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機能會慢慢衰退,免疫力低下,胃黏膜的抵抗性會越來越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造成損傷,進而導致萎縮性胃炎的出現。
5、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尤其是乙肝患者,伴隨慢性胃炎的發生率高達70%~80%。患有乙肝后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從而會損傷到胃黏膜,易引發胃潰瘍問題,最終導致萎縮性胃炎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