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呼吸困難:肝癌死前的癥狀還會出現呼吸因難,嚴重的呼吸困難易造成恐懼,而恐懼本身又加重呼吸困難,若沒有及時處理易引起休克死亡。
(3)肝區疼痛:肝組織長期會受到腫瘤的破壞和浸潤,導致對鄰近的神經根受到壓迫和破壞,局部組織缺血壞死,血液回流受阻,骨與骨膜受到浸潤均可引起肝癌的劇烈疼痛,因此肝癌晚期疼痛會加重,加上肝癌患者的體制極其微弱,因此這也是肝癌死前的癥狀。
(4)肝性腦病:肝性腦病是肝癌終末期的表現,是導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鉀血癥、手術、抽放腹水不當及應用大量利尿劑和有損于肝臟的藥物是肝性腦病的常見誘因,目前只能防治誘因,缺乏其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出現肝昏迷,是肝癌死前的癥狀表現。
(5)出血傾向:肝癌晚期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而且也是肝癌死前的癥狀表現,主要是由于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致;肝癌合并肝硬化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為多見,主要是由于肝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所致,因此肝癌患者出現大出血情況應引起注意。
肝癌患者被發現時常常已處于中晚期
我國肝癌的發病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黃曲霉毒素污染、長期酗酒以及農村飲水藍綠藻類毒素污染等。由于肝癌的早期診斷對于有效治療和長期生存至關重要, 因此, 十分強調肝癌的早期篩查和早期監測。但往往,由于以下原因,肝癌患者被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
第一,肝癌早期表現不明顯,患者在初期常無自覺癥狀,常被人忽視;第二,很多公眾的衛生保健知識和醫療常識比較缺乏,有些患者發現肝癌早期表現也不接受正規治療,而是亂用民間土方法治療,結果耽誤病情;第三,我國是肝炎高發國家,80%以上的肝癌都有乙肝病史,很多患者有上腹悶脹、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癥狀后以為只是肝炎,而沒有想到是惡性腫瘤,等到后來被確診肝癌的時候往往就是晚期了。
以往肝癌主要依靠手術治療,但是在確診時大部分患者已達中晚期, 往往失去了手術機會或手術治療效果不好。難道發現肝癌晚期就只能放棄治療么?不是。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介入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微創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生物治療等都陸續用于肝癌的治療上。比如微創治療領域的介入治療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手段。但肝癌還缺乏長期有效的治療手段,臨床上一般根據病人情況介入和藥物結合起來使用,進行綜合治療。
綜合介入治療給肝癌中晚期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肝癌屬于血供非常豐富的腫瘤,許多促血管生成因子過度分泌,其中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VEGF/VEGFR)參與內皮細胞芽生、遷移、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腫瘤細胞存活,是血管生成的重要通路,也是藥物研發的重要靶點。在治療肝癌的靶向藥物中,除了索拉非尼以外,阿帕替尼在肝癌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初步結果。它通過高選擇性、高效抑制VEGFR2激酶活性,具有高效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I期臨床研究中,阿帕替尼治療肝、胃、肺、結直腸等多種實體瘤均有明顯獲益,新的II期臨床研究中,也已納入了121例肝癌患者,結果顯示均顯著優于既往研究中索拉非尼的療效,該研究已入選2014年ASCO重點壁報。當前治療肝癌的III期臨床研究正在開展中。
此外,阿帕替尼相對索拉非尼具有經濟學優勢,我國大部分患者能夠承受。臨床研究表明,介入聯合靶向治療兩者有很好的協同作用,安全性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這樣的綜合治療起到了1+1>2的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據專家介紹,早期肝癌患者5年手術存活率可以高達50%~60%,中晚期肝癌進行介入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1年的生存率可達到85%左右,5年的生存率也可以達到20%~30%。有些患者治療后至今已有十多年,身體狀況仍然很好。
通過介入靶向聯合治療手段,有效的阻斷了腫瘤的繼續發展和轉移復發,使得帶瘤生存成為了可能。雖然在惡性腫瘤治療方面,目前的治療手段尚不能達到完全治愈,但癌癥已不再是不治之癥,帶瘤生存同樣可以追求很好的生存質量,癌癥將成為慢性病。
預防更重于治療三要三不要
面對如此高發的疾病,我們應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定期接種乙肝疫苗,孩子必須要從小接種疫苗,這就阻斷了肝癌的一大發病途徑;其次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后要定期體檢,特別是乙肝病人要定期復查,阻止肝硬化的發生發展。同時,國家制訂的肝癌一級預防方針也指出:不要吃溝塘水,吃深井水和自來水,避免水源污染;不要吃霉變食物,遠離致癌物質黃曲霉素;減少飲酒量,避免酒精對肝臟健康造成損害。
總結:上文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肝癌的相關小知識,肝癌是比較常見的多發病,它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小編建議大家平時一定要記得每年去體檢一次,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便于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