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蛇咬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燒傷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壞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減少,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肝素、奎寧、奎尼丁、解熱鎮痛藥、青霉素、頭孢類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磺脲類降糖藥及苯妥英鈉等),輸血后血小板減少。
4.血小板分布異常
脾功能亢進、降溫。
5.血小板丟失
出血、體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減少。
癥狀
1、急性型
常見于兒童,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男女發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發病多,起病急促,可有發熱,畏寒,皮膚粘膜紫癜。如患者頭痛,嘔吐,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病程多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緩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
常見于青年女性,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匿,癥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作,每次出血持續數天到數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有關,血小板>50×10^9/L,常為損傷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間可有不同程度自發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嚴重出血,病人除 出血癥狀外全身情況良好。
預防
1、飲食預防
對于預防血小板減少癥這一問題,還要注意患者平素應忌食油膩、生硬食物,蝦、蟹及海腥發物亦不宜食,特別是陰虛內熱者還須禁忌辛棘炙煿、煎炒燒烤之物。應以進食清淡、低脂、高蛋白食物為宜。
2、增強體質
平素應加強起居調攝,早睡早起,增強體質也不失為預防本病的一種有效的預防血小板減少癥方法。
3、藥物預防
對于血小板減少癥預防這一問題,而內熱者平時可常食清熱養陰之品,如冰糖燉白木耳、枸杞子蒸肉餅湯等;氣虛者可多進補氣攝血之物,如花生仁、桂圓肉等等。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血小板減少的的內容了,大家在看完之后,對與血小板減少的治療方法應該都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想要預防血小板減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積極鍛煉身體,也要做到飲食方面的調理,這樣才能為能夠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