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類型的患者可能在體內缺乏乙酰膽堿或乙酰膽堿缺乏,所以當運動或神經或其他情況下,導致副交感神經系統釋放乙酰膽堿后釋放乙酰膽堿。每一位作者的頻繁或嚴重情節應及時到皮膚科診治。
膽堿能性蕁麻疹經常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患者不太清楚疾病的病因,經常會引起疾病的反復發生,在了解了疾病的相關知識后,患者應該抓住疾病的病因,從病因入手加以治療,同時身邊的朋友應該勸導患者恢復治療的信心,積極治療疾病才能盡早恢復健康。
膽堿性蕁麻疹癥狀
膽堿能性蕁麻疹
又稱小丘疹狀蕁麻疹或全身性熱性蕁麻疹。多見于23~28歲青年。由于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使體內深部溫度上升等誘發因素刺激中樞神經,通過膽堿能傳入神經刺激汗腺神經結合部,引起乙酰膽堿釋放,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生,或由于膽堿酯酶不足而發生。
約占蕁麻疹的5%~7%。皮損特點為直徑1~3毫米小風團,周圍有紅暈,疏散分布,不相融合。多在上述因素刺激后2~10分鐘發疹,持續30~50分鐘,很少超過3小時,皮疹即全部消退,掌跖很少發生,自覺劇癢。
有時每次發病后有8~24h的不應期存在,在這段時間內,即使再遇上述刺激,也不會發疹。約有近1/3患者可伴有頭痛、口周水腫、流淚、眼脹痛、流涎、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少數有眩暈、低血壓、哮喘發作等現象。病程經數年后漸趨好轉。
以1∶5000醋甲膽堿作皮試或劃痕試驗陽性者,可在注射處出現風團,并于周圍出現衛星狀小風團。但輕癥患者或同一患者重復試驗,結果常不一致。
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前者經數天或數周可治愈,后者則反復發作持續數月。
以下是具體癥狀
1、起病較急,皮損常突然發生,為限局性紅色大小不等的風團,境界清楚,形態不一,可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開始孤立散在,逐漸可隨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圖形或環狀。
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周圍有紅暈,皮膚凹凸不平,呈橘皮樣。
2、皮損大多持續半小時至數小時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不斷發生,1天內可反復多次發作。
3、自覺劇烈瘙癢、灼熱感。
4、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或局限于某部。有時黏膜亦可受累,如累及胃腸,引起黏膜水腫,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喉頭黏膜受侵時則有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引起喉頭水腫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癥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癥的可能。
5、皮膚劃痕癥可呈陽性。
6、血常規檢查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性顆粒。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膽堿性蕁麻疹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膽堿性蕁麻疹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神經性過敏性疾病,及時的治療是對癥膽堿性蕁麻疹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