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如果突然滿頭大汗,甚至導致渾身濕透,臉色蒼白或灰白,四肢發涼,并伴有心前區絞痛、肩膀放射性疼痛,應馬上懷疑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臟病發作的可能。
專家表示,心臟病發作時,血管迷走神經過度反應、冠狀動脈出現痙攣,就會導致出汗、胸痛,緊接著可能出現心率和血壓驟然下降。心臟病患者應隨身帶好急救藥以防萬一,一旦發作,好平躺休息,并把衣領扣子解開,情況嚴重時馬上撥打急救電話。
孕期多汗常伴惡心、嘔吐
女性在特殊生理周期,由于內分泌變化,更容易出汗。美國研究認為,激素分泌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大腦的恒溫功能,讓它錯誤地認為人體過熱了,需要通過出汗來冷卻。
專家表示,女性在懷孕早期容易出汗多,往往伴隨惡心、嘔吐反應,此時應根據醫囑適當調理;更年期女性多汗,常伴發性格情緒變化及體重變化,飲食上應適量吃些富含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的豆類制品,利于緩解潮熱,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專家說,針對不同的出汗情況,中醫也有一套理論。不熱、不運動就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應適當多吃山藥、牛羊肉等。
晚上睡覺時不自覺地出汗叫做盜汗,是陰虛的癥狀,可適量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熱性食物,還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喝。
不同部位出汗也能判斷疾病。如頭面部出汗多為氣虛、脾胃有熱;汗液自鼻梁和鼻翼兩側滲出,多見于肺虛病人;手足多汗多因氣虛、腎虛,好對癥辨證調理。不管是正常還是異常出汗,都要注意補水,好加點鹽和糖以補充電解質,鹽和糖的比例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