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談到癌癥依舊是一臉的驚恐,癌癥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更是傳出酸性食物致癌的傳聞,究竟酸性食物有哪些?為什么人們說酸性食物是致癌食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真相,也了解一下酸性致癌物是什么東西。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酸性食物是否致癌,下面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詳細解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酸性食物會致癌嗎
“酸性食物”會導致血液變酸,繼而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多吃“堿性食物”,比如綠葉菜和水果能防癌。
真相
癌細胞周圍的微環境可以呈酸性,這是因為腫瘤組織的代謝途徑和正常組織不同。科學家正在試圖搞清楚這一變化機理,將有助于癌癥治療。但沒有證 據表明,飲食可以改變人體酸堿度。血液是略偏堿性的,腎臟可以維持血液的pH值(氫離子濃度值)只在很小的正常范圍內波動,但光靠吃東西無法持續改變血液 pH值。吃綠葉菜對健康有益,但與酸堿度無關。
食物的酸堿性
所謂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其實就是在食物化學研究中的名詞,被用來評價食物的化學性質。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內環境維持在一個比較恒定的酸堿度,血液的PH為7.35至7.45,處于弱堿性,這也是所謂的“食物酸堿平衡論”的理論基礎,即人體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由此產生了所謂多吃酸性食物能導致酸性體質,不利于身體健康,相反,多吃堿性食物則可形成堿性體質,有益于健康等。其實,如上所述,食物分為酸堿性是食物化學的研究范疇,而食品化學研究與食物進入人體后的代謝有著天壤之別。食物進入人體后,經過消化、吸收、分布、代謝等復雜的反應,形成數以千計的代謝產物。這些產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堿性,還有很多呈中性。而血液的酸堿度是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的結果,不是僅僅由食物燃燒后剩余的幾種礦物元素就可以決定的。人體酸堿度的正常調節是通過血液自身、呼吸及腎臟的調節來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的。在正常人體內,酸和堿是永遠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
蔬菜水果有益健康
并非因為屬于堿性食物
按照食物化學研究的分類方法,蔬菜、水果屬于堿性食物;眾所周知,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但并非因為它們屬于堿性食物。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此進行了澄清,指出蔬菜、水果之所以對一些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因為它們產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維生素、礦物元素、膳食纖維等,而不是所謂堿性的作用。《指南》還形象地舉例說明如下:“按照‘酸堿平衡論’,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那么每天服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現代醫學中
沒有酸堿性體質之說
正常人體內的酸堿度之所以能保持動態平衡,原因在于人體有三大調節系統,即體內緩沖系統調節、肺調節和腎臟調節。體內緩沖系統中重要的是碳酸氫鹽系統,它的“工作原理”是,體內酸多了,有堿性物質來中和;堿多了,又有酸性物質來中和。而肺調節,就是當體內酸性物質增多時,人會加快呼吸,將酸性的二氧化碳更多地呼出去,反之則呼吸變緩。腎臟調節也很重要,它能吸收堿性的碳酸氫鹽,并排泌酸性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