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九節鞭
九節鞭
武術軟器械之一,在現代武術比賽中屬其他器械組的第三類:軟器械類。在古代用作暗器,可纏在腰間或折疊藏身,攜帶使用方便。除九節鞭外,還有七節、十三節鞭之分。九節鞭由鞭把、鞭頭和中間8個鋼節組成,每節用3個圓環連接起來,故稱:"九節鞭"。鞭的長度一般以人體直立,"把"頂觸下頦,"鏢頭"觸地為宜。
九節鞭具有上下翻飛、靈活多變、可收可放、鞭法以圓周運動為主的特點,多以掄掃、纏繞、撩掛及各種舞花組成套路。人們常以"掄起似車輪,舞起似鋼棍","收回一團,放擊一片,收回如蟲,放擊如龍"來形容九節鞭的運動風格。鞭的招式有:"里外拐肘"、"左右騙馬"。"金絲纏葫蘆"、"白蛇吐信"、"掃地龍"、"左右披紅"等。
九節鞭還可左右手分持練習,稱為"雙鞭"。也可一手持鞭,一手持其他器械組成套路進行練習,如"刀里加鞭"等。
關于步法和身法是:首先是各種繞鞭的鞭花要非常純熟,去掉怕鞭打的“心理障礙”;然后是繞鞭時不想著搖鞭,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身形的轉動上,這時手要回收得離身體非常近,不要把臂伸得溜直,保持一種鞭隨身轉的感覺來。步法是為身法服務的,不要刻意去練步法,確切地說是練步時也要把意念放在身段的轉動上,步就自然走動了。 九節鞭練習,傳統的方法是演練套路。筆者不練套路,但筆者可以十分熟練地、隨心所欲地舞花,或是狂抽亂舞。
練習九節鞭的核心要領是:
1 確保九節鞭在飛舞過程中,不會打到自己。
2 確保九節鞭在飛舞過程中,能完全保護自己,使對方無法攻入。
3 苦練飛轉速度,轉速的快慢是衡量持鞭者技術高低的惟一標準。無論你會多少種套路,若轉速不高,則很難發揮九節鞭的攻擊力度。許多人由于懼怕在練鞭的過程中傷到自己,所以主張先用木制九節鞭練習。筆者認為這是多余,沒有這個必要。
九節鞭的練法與相關
九節鞭是一種異常兇猛的軟兵器,它又依鞭節的多少而稱“七節龍”、“九節鞭”、“十一節霹靂”、“十三節連環”,但一般習慣上都統稱為“九節鞭”。
筆者曾于1993年購得一條不銹鋼九節鞭,愛不釋手,把玩至今。此鞭總長度約為120cm,8節鞭身加鞭頭、鞭尾共計為10節,每節中間由3個圓環相扣、串連而成。這比傳統型的九節鞭要好,因為中間的圓環有利于攜帶。
九節鞭練習,傳統的方法是演練套路。筆者不練套路,但筆者可以十分熟練地、隨心所欲地舞花,或是狂抽亂舞。